《瀑布》
时间: 2025-01-01 13:59:05意思解释
瀑布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原文展示:
青壁双尖长剑倚,
博山突兀晴烟紫。
槐里先生醉欲醒,
丫山道人定初起。
摩挲两眼看飞虹,
猛悟此身如此水。
昆仑绝顶有真瀑,
倒泻生肥玉池裹。
淙淙夜半漱白石,
十二琼楼浸清泚。
是中有味人不知,
白练银河较形似。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山壁上,双尖如剑的峭壁倚立,
博山在晴空中显得格外雄伟。
槐里先生正醉中欲醒,
丫山道人则刚刚起身。
我用手摩挲着眼睛,凝视那飞流的彩虹,
猛然领悟这身躯就如同水流一般。
昆仑山顶上有真正的瀑布,
水流倾泻而下,滋润着玉池。
夜半淙淙的水声洗涤着白石,
十二座琼楼浸泡在清澈的水中。
这里的滋味,常人却不知,
那白色的水流与银河相比,更显相似。
注释:
- 青壁: 指青色的山壁。
- 双尖: 形容山峰如双剑般尖锐。
- 博山: 一座山的名字,形容其高耸。
- 淙淙: 形容流水声。
- 琼楼: 用玉石建造的楼房,象征美丽。
典故解析:
- 昆仑山: 古代神话中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高远和纯净。
- 银河: 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水流的清澈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云卿,号止庵,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山水间,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瀑布壮丽景象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思索。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瀑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体悟,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内心之间的和谐关系。开篇用“青壁双尖长剑倚”描绘出山的雄伟与峻拔,给人以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接着引入“槐里先生”和“丫山道人”,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诗中“摩挲两眼看飞虹”一语,表现出作者对美的细致观察与领悟,似乎在说,只有通过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之美。尤其是“猛悟此身如此水”,将人的存在与自然的流动性相联系,激发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在最后,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更升华了意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存在关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壁双尖长剑倚: 描绘自然的壮丽,青色的山壁如剑般挺立。
- 博山突兀晴烟紫: 博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增加了对比效果。
- 槐里先生醉欲醒: 通过人物描写增添生动感。
- 丫山道人定初起: 另一位人物的描写,象征着自然中的灵动。
- 摩挲两眼看飞虹: 表达观察的细致与惊叹。
- 猛悟此身如此水: 触发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 昆仑绝顶有真瀑: 引入神话意象,增添神秘感。
- 倒泻生肥玉池裹: 形象生动,展现瀑布的壮观。
- 淙淙夜半漱白石: 细腻描绘水声,增强听觉意象。
- 十二琼楼浸清泚: 进一步提升意境,显示出仙境般的美。
- 是中有味人不知: 暗示美好往往被忽视。
- 白练银河较形似: 将瀑布与银河进行比较,升华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练银河”比喻瀑布的形态。
- 拟人: 描述自然景观时赋予其灵动性。
- 对仗: 诗歌中存在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壁: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飞虹: 代表美丽与短暂。
- 昆仑山: 传达高远与神秘。
- 白练: 表达流动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槐里先生”是指什么?
- A. 一位文人
- B. 一位医生
- C. 一位山民
-
“青壁双尖长剑倚”中的“长剑”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峰
- B. 瀑布
- C. 河流
-
诗中提到的“昆仑绝顶”象征什么?
- A. 高远、神秘
- B. 温暖、亲切
- C. 湿润、丰饶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洪咨夔 vs. 王维: 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但洪的诗更具哲理性,而王维则更强调意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古诗十九首详解》
- 《山水诗的审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