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时间: 2025-01-19 19: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李张梁,听少告。休恁踌躇,纵得心颠倒。
每恨玉阳无答报。似此修行,何日归蓬岛。
大唐僧,九度老。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
东进佛经弘释教。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
白话文翻译:
李、张、梁三人,听说我的消息。别再犹豫不决,即使心中再困扰。
我常怨恨玉阳(指美好的时光)没有回应。像我这样修行,何时才能回到蓬莱仙岛?
大唐的僧人,已经九十岁了。经历了无数磨难,心中依然有一个志向,终将实现。
向东传播佛经,弘扬释教。与如来相契,证得真实永恒的道理。
注释:
- 玉阳: 指美好时光,常用来形容青春或美好的环境。
- 蓬岛: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境地或远离尘世的生活。
- 大唐僧: 指唐朝的僧人,代表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者。
- 九度老: 形容年岁高,经历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佛教的理解著称。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和宗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佛教文化传播的盛期,作者以自己的修行经历为基础,表达对信仰的坚定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处一在《苏幕遮》中,借助李、张、梁三人的对话,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从诗的开头,便可以感受到一种急切的呼唤,作者希望朋友们能够放下犹豫,勇敢追寻心中的信仰与理想。诗中提到的“玉阳无答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理想未得的无奈与怨恨,而“何日归蓬岛”更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寻。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处一通过“大唐僧,九度老”的形象,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坚定的信念。即使经历了“万种难辛”,他仍然相信只要心中有志,终会实现理想。最后,诗人再次提及“东进佛经弘释教”,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播的决心,强调了信仰与真理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出一种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坚定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张梁,听少告。 - 朋友们,听到我的消息了。
- 休恁踌躇,纵得心颠倒。 - 不要再犹豫,即使心中困扰。
- 每恨玉阳无答报。 - 我常怨恨美好时光没有回应。
- 似此修行,何日归蓬岛。 - 像我这样修行,何时才能返回理想的地方?
- 大唐僧,九度老。 - 唐朝的僧人,已九十岁。
- 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 - 经过无数艰辛,心中的志向终会实现。
- 东进佛经弘释教。 - 向东传播佛教经典,弘扬释教。
- 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 - 与如来相契,证得真实永恒的道理。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称的结构,如“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
- 比喻: “蓬岛”作为理想境地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与信仰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了坚定的信念与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决心。
意象分析:
- 李、张、梁: 代表了诗人身边的朋友,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期望与支持。
- 玉阳: 象征着美好时光与机遇的流逝,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蓬岛: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归宿,象征着每个人心中的理想生活。
- 大唐僧: 代表着信仰的执着与传承,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阳”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一种花
- C. 一位神灵
-
“九度老”形容的是谁?
- A. 一位年轻人
- B. 一位年长的僧人
- C. 一位诗人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理想生活与信仰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处一 vs. 李白: 王处一的诗更侧重于对修行与信仰的探讨,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洒脱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王处一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