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沙凤村》

时间: 2025-01-08 00:09:09

压野云黄,分波舷浅,江流转处人家见。

榕髯拂岸荡荒烟,游情渐被重阴染。

草色沿堤,黍离在眼。

行行不觉山川换。

三年无梦到浔峰,芳菲错付东风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沙凤村
压野云黄,分波舷浅,江流转处人家见。
榕髯拂岸荡荒烟,游情渐被重阴染。
草色沿堤,黍离在眼。行行不觉山川换。
三年无梦到浔峰,芳菲错付东风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和诗人的游历感受。诗的前两句写道,天边的云彩压得低低的,水面波光粼粼,江流的转弯处可以看到人家。接着描绘岸边的榕树摇曳,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游子的心情渐渐被浓厚的阴云所笼罩。继续描写沿堤的草色,眼前的黍稻正待收割,不知不觉中行走间山川的景色已然改变。最后,诗人感叹三年未梦见浔峰,春光已然错付于东风的乐声之中。

注释:

  • 压野云黄:云层压低,呈现黄色,暗示阴沉的天气。
  • 分波舷浅:水面波光分散,船舷在浅水中。
  • 榕髯:指榕树的枝叶,形象化地描述其形态。
  • 游情渐被重阴染:游子的情感渐渐被沉重的阴云所影响。
  • 黍离:指禾谷的收割,象征丰收的时节。
  • 浔峰:指特定的山峰,可能是诗人向往的地方。

典故解析:

  • 东风管:指春天的乐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但这里却显示出一种错失的惋惜。
  • 三年无梦:暗示诗人经历的时间的漫长与无奈,也可能与个人经历或历史背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注重自然和人文情怀的表达,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可能与个人经历相关,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沙凤村》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压野云黄”引入,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仿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重压。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揭示出人与自然、人与乡村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在“江流转处人家见”中,诗人通过水流的变化表现出生活的流动与变迁。

在“草色沿堤,黍离在眼”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丰收的景象,然而“行行不觉山川换”则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最后的“芳菲错付东风管”更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错失与惋惜,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又有对过往的追忆,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压野云黄:描绘天色阴沉,给人一种压抑感。
    2. 分波舷浅:水波荡漾,暗示着生活的流动。
    3. 江流转处人家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榕髯拂岸荡荒烟:描绘乡村自然景象,充满生机。
    5. 游情渐被重阴染:内心情感的变化,感受到阴霾。
    6. 草色沿堤,黍离在眼:丰收的景象,象征希望。
    7. 行行不觉山川换: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8. 三年无梦到浔峰: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
    9. 芳菲错付东风管: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赋予其情感。
    • 对仗:使语言更具韵律感,增强节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寻。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天气的变化与情绪的压抑。
  • :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榕树:象征着乡村的生机与希望。
  • 草色与黍:暗示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 山川:象征时间和空间的变迁。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美好时光的错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流转处人家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时间的流逝
    C. 对乡村生活的厌倦

  2. 诗人感叹三年无梦到浔峰,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3. “芳菲错付东风管”中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春光
    B. 落叶
    C. 乡村的景色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与生活的感慨。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二者在情感上有共鸣,但风格与意象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献与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