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秉国芙蓉五章》

时间: 2025-01-01 14:33:28

但见涉江求水际,岂知缘木采霜中。

微红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颜鹤发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但见涉江求水际,岂知缘木采霜中。
微红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颜鹤发翁。

白话文翻译:

只看到在江边求水的人,怎会知道在树上采霜的情景。
微微的红色还不肯完全衰退,正像那脸色红润的老翁白发苍苍。

注释:

字词注释:

  1. 但见:只看到。
  2. 涉江:渡过江河。
  3. 求水际:寻找水源的地方。
  4. 岂知:哪里知道。
  5. 缘木:顺着树木而行,通常指攀爬。
  6. 采霜:在霜冻的环境中采摘。
  7. 微红:微微的红色。
  8. 全衰歇:完全衰退。
  9. 酡颜:脸色红润,通常是因饮酒或其他原因。
  10. 鹤发翁:白发苍苍的老人,鹤象征长寿。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鹤发翁”是传统文化中对老人的称呼,象征智慧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敏求,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著名的史学作品之一。司马光在政治上倡导保守改革,反对权臣专政,致力于稳固国家的治理。

创作背景: 《和秉国芙蓉五章》是司马光写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创作时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哲思。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两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开头的“但见涉江求水际”,描绘了一种追求与探索的情景,似乎是在说人们忙于寻求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更深层的内涵。“岂知缘木采霜中”,则暗示了人们的局限性和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在这种对比中,诗人引导读者思考深层的存在意义。

接着,诗人转向自然的变化,微红的色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尽管衰退在即,仍旧不肯全然消失,正如人们在岁月流逝中仍然保持着些许的活力和希望。最后的“正似酡颜鹤发翁”,将诗的情感升华,表现了老年人的智慧与从容,尽管身体有所衰退,但内心的热情与活力依旧存在。

整首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司马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但见涉江求水际”:描述一个人正在江边寻找水源,突显人们寻求生活所需的迫切。
  2. “岂知缘木采霜中”:转而指出人们常常忽略更重要的事物,表明对生活局限性的反思。
  3. “微红未肯全衰歇”:描绘自然界中的一种微妙变化,暗示生命虽有衰退,但仍有生机。
  4. “正似酡颜鹤发翁”:通过比喻将老人的状态与自然界的变化相联系,强调内心的热情与生命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微红”比喻生命的活力,用“酡颜鹤发翁”比喻老年人的智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强调生与死、衰与荣的辩证关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2. 树木: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坚韧。
  3. 微红:象征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4. 鹤发翁:象征智慧与长寿,表现出老年人的从容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但见涉江求水际”的意思是?

    • A. 看到江水在流动
    • B. 只看到在江边找水
    • C. 在江中游泳
    • D. 江水干涸
    • 答案:B
  2. “微红未肯全衰歇”中“微红”指的是什么?

    • A. 夕阳
    • B. 生命的色彩
    • C. 花的颜色
    • D. 血的颜色
    • 答案:B
  3. “酡颜鹤发翁”中的“鹤发”指的是什么?

    • A. 黑发
    • B. 白发
    • C. 红发
    • D. 金发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到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享受当下的理想,但司马光更注重自然与生命的哲思,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2. 《宋诗选》 - 宋代诗人作品集
  3.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