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凄然有感》
时间: 2025-01-01 12:0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凄然有感
——陆游
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
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
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三十日登上城门向东望去,心中感慨万千。
我瘦得腰围减少,白发也渐渐增多,
多年来我作为客人漂泊在夔州。
流离失所,无日可以回国,
瘴气侵袭,身体在秋季里也生病。
菊花虽然已残,初秋时我开始饮酒,
大雁在空中排成行,我却独自登上高楼。
蜀江朝朝暮暮东南流淌,我为何还在此地徘徊不去?
注释:
- 减尽:减少,形容身体日渐消瘦。
- 腰围:指腰部的围度,象征身体的消瘦。
- 夔州:地名,今重庆市奉节县,陆游因避乱而居。
- 流离:流浪、漂泊,指离开故土的生活。
- 瘴疠:指一种由湿气引起的病,常见于南方地区。
- 菊蕊:菊花的花蕊,象征秋天的时节。
- 雁行:大雁飞行的队形,暗示秋天的到来。
- 蜀江:指长江的一部分,流经四川,表现地域特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生活困顿,但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陆游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他因战乱而离开故土,漂泊至夔州。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陆游的心情愈加沉重,诗中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思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首联“减尽腰围白尽头”,通过身体的变化,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接下来的“经年作客向夔州”,则揭示了陆游长期漂泊生活的孤独与无助。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诗人感受到的唏嘘之情愈加浓烈,既有对自身健康的担忧,也有对归乡无望的惆怅。接下来的“菊蕊残时初把酒”,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短暂,而“雁行横处更登楼”则是对秋天的思考,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最后一句“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以蜀江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孤寂,质问自己为何还停留在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减尽腰围白尽头:意指年岁渐长,身体消瘦,白发增多,折射出时光的无情。
- 经年作客向夔州:身为客人多年,表达了漂泊生活的孤独感。
- 流离去国归无日:流亡生活,没有归国的希望,心中满是惆怅。
- 瘴疠侵人病过秋:南方的瘴气侵蚀身体,暗示生病与季节的交替。
- 菊蕊残时初把酒:菊花残败之际,描绘秋天的萧瑟和饮酒的情景。
- 雁行横处更登楼:大雁飞过,表达思乡的情感,同时引发对自己的思考。
- 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蜀江的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诗人自问为何还停留在此,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身体的变化比喻时光的流逝。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菊花与大雁的意象结合,深刻传达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无奈与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秋天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
- 大雁:代表离别与思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蜀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地名是哪个?
- A. 长安
- B. 夔州
- C. 成都
- D. 洛阳
-
诗中提到的“菊蕊残”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的生机
- B. 夏天的繁荣
- C. 秋天的凋零
- D. 冬天的寒冷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愉悦
- B. 迷惘
- C. 自豪
- D. 惊讶
答案:
- B. 夔州
- C. 秋天的凋零
- B. 迷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凄然有感》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后者则是通过秋天的意象展现人生的无奈与惆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