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见满园丰,今朝尽秃丛。
花枯疑带雪,叶老那禁风。
送酒羞陶令,登台恼杜公。
何当逢泰运,苗秀日菁葱。
白话文翻译:
昨晚我看到满园的菊花盛开,今天却已枯萎成秃丛。
花儿枯萎,似乎带着白雪,叶子衰老,怎能抵挡风的侵袭?
送酒给陶渊明怕他羞愧,登高台却让人恼怒杜甫。
什么时候能遇到好时运,万物生机勃勃,像葱郁的草木一样繁盛?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园丰:园中花木繁盛的样子。
- 尽秃丛:形容花木枯萎,变得光秃。
- 疑带雪:形容花枯萎后的白色状态,似乎像雪。
- 禁风:抵挡风的意思。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因其爱酒而闻名。
- 恼杜公:指杜甫,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诗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被人敬重。
- 泰运:指太平盛世的运气。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喜饮酒,主张隐逸,自然。
-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常以民生苦难为题材,诗风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锦(约1550—1626),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工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作者以菊花的盛衰象征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变化,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运不济的感慨。
诗歌鉴赏:
《菊 其一》通过对菊花从盛开到凋零的描绘,表现了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主题。开篇用“昨见满园丰”与“今朝尽秃丛”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之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诗人通过“花枯疑带雪,叶老那禁风”进一步加深这种情绪,白雪与枯叶的意象暗示着生命的凋零与时间的无情。
诗中提到的“送酒羞陶令,登台恼杜公”则是对两位著名诗人的提及,陶渊明的隐逸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嘲的情绪。最后的“何当逢泰运,苗秀日菁葱”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菊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人生态度的体现,蕴含了诗人对生存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见满园丰:昨晚看到园中花繁盛,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 今朝尽秃丛:今天却已满园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
- 花枯疑带雪:花朵枯萎,似乎还带着雪,映射生命的无常。
- 叶老那禁风:叶子衰老,无法抵挡风的摧残,象征脆弱。
- 送酒羞陶令:想送酒给陶渊明,却怕让他感到羞愧,隐含自嘲。
- 登台恼杜公:登高台却让人恼怒杜甫,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何当逢泰运:渴望何时能遇到好时运,期盼美好未来。
- 苗秀日菁葱:希望未来的生活如葱郁的草木般生机勃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见满园丰”与“今朝尽秃丛”的对比,突显时光的流逝。
- 比喻:用“花枯疑带雪”比喻生命的衰败。
- 拟人:将“叶老那禁风”中“叶子”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菊花的枯荣象征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也代表生命的脆弱。
- 白雪:意象中融入了死亡、凋零的感觉。
- 叶子:象征生命的衰老与无力。
- 酒:象征自由与逍遥,也是对陶渊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陶渊明
- C. 李白
-
“昨见满园丰”前后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花开与花落
- B. 生活与死亡
- C. 自然与人工
-
诗中“何当逢泰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渴望
-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描绘国家动乱,反映忧国忧民情怀,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