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 其三
风凉睡美在江楼,隐隐山城见石头。
曾是昔年吟啸地,戈船军鼓满汀州。
白话文翻译:
在江楼上,凉风阵阵,睡意正浓,远处隐约可见山城的石头。这里曾是我昔日吟唱和啸叫的地方,往日的战船和军鼓在汀州的水面上回荡。
注释: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
- 隐隐:形容模糊不清,远远可见。
- 山城:指依山而建的城市或城镇。
- 戈船:古代一种军用船只,通常用来进行水上作战。
- 军鼓:军队行军时使用的鼓,象征战争。
典故解析:
- 昔年吟啸:指诗人年轻时在此地吟诗作乐,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 汀州:汀州为地名,指的是一片水域,古时常有军事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松隐,晚号闻雅,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注重教育。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之洞对故乡的回忆与思考之际。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昔日情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楼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酣睡时的宁静与自在,伴随着远处山城的模糊轮廓,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中通过“风凉”与“睡美”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着,隐隐的山城与石头的描写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诗人回忆往昔,提及“戈船军鼓”,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追忆,更是对历史的深思,体现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凉睡美在江楼:在江边的楼阁里,凉风送来,让人感觉酣睡格外美好。
- 隐隐山城见石头:远远地隐约能见到山城的轮廓,似乎有石头的影子。
- 曾是昔年吟啸地:这里曾经是我年轻时吟唱的地方,充满了青春的回忆。
- 戈船军鼓满汀州:往日的戈船与军鼓声响彻汀州,映衬出历史的沧桑。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风凉”与“睡美”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江楼、山城、戈船、军鼓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宁静环境的描绘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它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映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 江楼:象征着高远与宁静,体现了诗人的思考与安逸。
- 山城:代表着历史的延续与记忆的沉淀。
- 戈船军鼓:象征着战争与动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凉睡美在江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安逸
- C. 愤怒
-
“隐隐山城见石头”中的“隐隐”一词有何作用?
- A. 形容清晰
- B. 形容模糊
- C. 形容明亮
-
诗中提到的“戈船”主要指什么?
- A. 渔船
- B. 军用船只
- C. 货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张之洞:李白的诗多描绘豪放与自由,而张之洞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回忆与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张之洞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