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升之蛰龙岩》

时间: 2025-01-01 16:05:28

东望尧山西舜宫,山人名姓不求通。

蛰岩侧畔蘧庐子,即是巢由住个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刘升之蛰龙岩》
作者:胡槻 〔宋代〕

东望尧山西舜宫,
山人名姓不求通。
蛰岩侧畔蘧庐子,
即是巢由住个中。

白话文翻译

向东望去是尧山,向西则是舜宫;
这里的山人名姓不求名声显赫。
在蛰龙岩旁边的蘧庐居所,
正是巢由隐居的地方。

注释

  • 东望尧山西舜宫:尧山和舜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尧和舜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德行和理想的统治。
  • 山人名姓不求通:这里的“山人”指隐士,强调他们不追求名利和世俗的认可。
  • 蛰岩侧畔蘧庐子:蛰龙岩旁边的蘧庐是指隐士的住所。
  • 巢由:指古代隐士“巢父”,以隐居、清静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槻,生活于宋代,具体生平资料不详。其诗作多描绘山水、隐士生活,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圣贤的崇敬,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表现了隐士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开篇即提到尧山和舜宫,暗示着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理想。诗中“山人名姓不求通”一句,呼应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提到的“蛰岩侧畔蘧庐子”,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象征着隐士的居所,给人一种安详、和谐的感觉。最后一句“即是巢由住个中”则引出了对于昔日圣贤的追念,强调了理想人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之间的隐士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节奏平缓,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望尧山西舜宫:诗人东望尧山,西望舜宫,表现出一种对古代贤德之士的追忆。
  2. 山人名姓不求通:山中的隐士不在乎名声,隐含对名利的放弃。
  3. 蛰岩侧畔蘧庐子:在隐士静谧的居所旁,展现出自然与隐士的和谐。
  4. 即是巢由住个中:在此隐居的正是古代的贤者巢由,强调理想人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东望尧山西舜宫”上下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尧山和舜宫比作理想人格的象征,赋予了山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山:象征着德行与理想的统治。
  • 舜宫:代表着古代圣贤的智慧与仁德。
  • 蛰龙岩:隐喻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着宁静和隐逸。
  • 蘧庐子:隐士居所,象征着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山和舜宫分别象征什么? A. 名利
    B. 德行与理想的统治
    C. 战争

  2. “山人名姓不求通”中“山人”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隐士
    C. 官员

  3. 诗中的“巢由”是谁的象征?
    A. 诗人自己
    B. 现代隐士
    C. 古代贤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答俗人》——王维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较,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胡槻更强调古代圣贤的理想人格,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的自然风光和个人的内心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