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吟》

时间: 2025-01-04 08:01:36

吴起初辞魏,张仪乍入秦。

西河蒙惠久,南楚受欺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喜吟 吴起初辞魏,张仪乍入秦。 西河蒙惠久,南楚受欺频。

白话文翻译:

吴起最初离开魏国,张仪突然进入秦国。 西河地区长期受到恩惠,南楚却频繁遭受欺骗。

注释:

  •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效力于魏国,后因政治斗争离开。
  •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连横之策著称,曾效力于秦国。
  • 西河:指黄河以西的地区,这里可能指魏国的一部分。
  • 南楚:指南方的楚国。

典故解析:

  • 吴起辞魏:吴起在魏国因政治斗争失利,被迫离开,后投奔楚国。
  • 张仪入秦:张仪是秦国的重臣,以连横之策帮助秦国扩张势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吴起和张仪的历史典故,反映了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历史典故,展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吴起和张仪的命运对比,凸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选择。西河与南楚的对比,则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历史变迁中的不同命运。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起初辞魏”:吴起因政治斗争离开魏国,象征着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选择。
  • “张仪乍入秦”:张仪突然进入秦国,象征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机遇和选择。
  • “西河蒙惠久”:西河地区长期受到恩惠,反映了该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 “南楚受欺频”:南楚频繁遭受欺骗,反映了该地区的动荡和不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吴起和张仪的对比,以及西河和南楚的对比,突出了个人命运和地区命运的差异。
  • 典故:运用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反映了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吴起、张仪:象征着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选择和命运。
  • 西河、南楚:象征着不同地区在历史变迁中的不同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起最初离开的是哪个国家? A. 秦国 B. 魏国 C. 楚国 D. 齐国
  2. 张仪是哪个国家的重臣? A. 秦国 B. 魏国 C. 楚国 D. 齐国
  3. 西河地区长期受到谁的恩惠? A. 秦国 B. 魏国 C. 楚国 D. 齐国
  4. 南楚频繁遭受谁的欺骗? A. 秦国 B. 魏国 C. 楚国 D. 齐国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悲喜吟》与《滕王阁序》:两者都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但《悲喜吟》更侧重于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诗词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