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谢娱亲堂扁》
时间: 2025-01-01 12:4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铁画银钩般的书法之美,以及频繁挥洒的墨迹。诗人自问谁能与钟王(钟繇、王羲之)传妙诀,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前身是颜柳(颜真卿、柳公权)。诗中提到书写“燕喜娱亲”的匾额,表达了对父母孝顺的情感。最后一句描述了茅屋中彻夜不灭的灯光,烛光围成十丈,照亮了邻里。
注释:
- 烂然:灿烂的样子。
- 铁画间钩银:形容书法笔画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
- 越薄苏膏:越薄的纸张上挥洒苏合香膏般的墨迹。
-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 颜柳: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 燕喜娱亲扁:书写“燕喜娱亲”的匾额,燕喜指孝顺父母。
- 乌慈反哺仁:乌鸦反哺,比喻孝顺父母。
- 衡茅:简陋的茅屋。
- 光彻夜:灯光彻夜不灭。
- 烛围十丈许分邻:烛光围成十丈,照亮了邻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了一定的文学造诣。该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创作,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孝顺父母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灼在观赏或书写书法作品时,感慨书法之美,同时表达对家庭美德的颂扬。诗中提到的“燕喜娱亲”和“乌慈反哺仁”都是对孝顺父母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推崇。诗中“烂然铁画间钩银”和“越薄苏膏挥洒频”描绘了书法的精湛技艺,而“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书法大师的敬仰和自我期许。后两句“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直接赞美了孝顺父母的美德,体现了诗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最后一句“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则通过灯光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邻里和睦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又弘扬了传统美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烂然铁画间钩银”:形容书法笔画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展现了书法的艺术美感。
- “越薄苏膏挥洒频”:在越薄的纸张上挥洒苏合香膏般的墨迹,形容书法的流畅与频繁。
- “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诗人自问谁能与钟王传妙诀,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前身是颜柳,表达了对书法大师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 “大书燕喜娱亲扁”:书写“燕喜娱亲”的匾额,表达了对父母孝顺的情感。
- “俯念乌慈反哺仁”:乌鸦反哺,比喻孝顺父母,诗人俯念这种美德。
- “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茅屋中彻夜不灭的灯光,烛光围成十丈,照亮了邻里,传达了诗人对邻里和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铁画间钩银”比喻书法笔画的刚劲有力。
- 拟人:“越薄苏膏挥洒频”拟人化地描述了书法的流畅与频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烂然铁画间钩银”与“越薄苏膏挥洒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孝顺父母的颂扬。诗人通过对书法的精湛描绘,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敬仰,同时通过对孝顺父母的赞美,弘扬了传统美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画银钩:形容书法笔画的刚劲有力。
- 苏膏挥洒:形容书法的流畅与频繁。
- 燕喜娱亲:孝顺父母的意象。
- 乌慈反哺:孝顺父母的意象。
- 衡茅光彻夜:茅屋中彻夜不灭的灯光。
- 烛围十丈:烛光围成十丈,照亮了邻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钟王”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 A. 钟繇和王羲之 B. 颜真卿和柳公权 C. 王献之和欧阳询 D. 张旭和怀素
-
诗中“燕喜娱亲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对朋友的喜爱 B. 对父母的孝顺 C. 对书法的热爱 D. 对邻里的和睦
-
诗中“乌慈反哺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序》:展示了书法的艺术魅力。
-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展现了书法的刚劲有力。
诗词对比:
- 王羲之的《兰亭序》与王灼的这首诗:两者都展现了书法的艺术美感,但王羲之的作品更注重书法的流畅与自然,而王灼的诗则更强调书法的刚劲与孝顺的美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书法史》: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深入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