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惺甫夫子西行草后》
时间: 2025-01-17 09:58: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惺甫夫子西行草后
作者: 汪仲洋 〔清代〕
西游不肯变商声,日有新诗当纪程。
贡马使来光禄塞,射雕人住受降城。
周家遣戍多风雅,汉室屯田用老成。
听到笛中吹折柳,黄河源上望燕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人不愿意改变他对西行的传统感受,每天都有新诗来记录旅途的风景。贡马使者从光禄寺出发,射雕的侠客居住在受降城。周朝的戍守多是风雅之士,汉朝的屯田则用经验丰富的老成之人。听到笛声中传来折柳的曲调,远望黄河源头的燕京(今北京)。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游: 指向西方的旅行,可能与唐代的《西游记》有关。
- 商声: 商朝的音乐风格,象征古朴的传统。
- 贡马: 指朝廷的贡品马,象征权力与地位。
- 光禄塞: 光禄寺是古代官署,象征文人政治的场所。
- 射雕人: 可能指代有侠义之士,传递武侠情怀。
- 黄河源: 指黄河的发源地,象征北方的文化根源。
- 燕京: 古称北京,象征大明王朝的文化中心。
典故解析:
- “折柳”: 在古代,柳树常与离别相关,折柳送别是传统习俗。
- “周家遣戍”: 指周代文学与风雅之士,表现文化的传承。
- “汉室屯田”: 汉代农田政策,反映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仲洋(约1640-1700),字惺甫,号梅溪,清代诗人,兼擅诗词与书法,作品多反映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逐渐稳定的时期,诗人以西行的方式反映个人旅行的感受与社会变迁,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怀念与对新事物的接受。
诗歌鉴赏:
本诗在形式上使用了五言绝句,整体上简洁而含蓄,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西游不肯变商声”中,诗人坚持古代的文化传统,表明了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和对变化的抵触。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贡马和射雕人对比,展示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既有豪情壮志的侠义精神,又有对权力象征的思考。
后两句以“周家遣戍多风雅,汉室屯田用老成”呈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突出了文人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最后一句“听到笛中吹折柳,黄河源上望燕京”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地理位置结合,形成一种对故土的依恋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历史的追忆,体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游不肯变商声”: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不变。
- “日有新诗当纪程”:每天都有新的诗作记录旅途的所见所感。
- “贡马使来光禄塞”: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使者,表明与朝廷的联系。
- “射雕人住受降城”:侠义的象征,与传统英雄形象相呼应。
- “周家遣戍多风雅”:赞美周代士人的风雅与才情。
- “汉室屯田用老成”:强调汉朝对农业的重视和老成的智慧。
- “听到笛中吹折柳”:表达对离别和乡愁的感受。
- “黄河源上望燕京”:最后提到的故乡,营造一种归属感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贡马比作权力的象征。
- 对仗:如“周家遣戍”和“汉室屯田”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意象:柳、黄河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旅行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深厚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游:代表探索与冒险。
- 贡马:象征权力与地位。
- 射雕人:象征侠义与勇敢。
- 折柳:意味着离别与思念。
- 黄河源:象征文化的根基与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历史的否定 -
“贡马使来光禄塞”中“光禄塞”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官署
C. 山川
D. 城市 -
诗中提到的“折柳”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归属
D. 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对历史和故乡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对人生的豪情与对传统的传承。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仲洋的作品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汪仲洋更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释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
- 《汪仲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