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追事》
时间: 2025-01-06 08:0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夕追事
作者: 吴融 〔唐代〕
曾听豪家碧玉歌,
云床冰簟落秋河。
月临高阁帘无影,
风过回廊幕有波。
屈指尽随云雨散,
满头赢得雪霜多。
此时空见清凉影,
来伴蛩声咽砌莎。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过豪门之中,碧玉般的歌声飘荡。
秋水涟漪,映着云床和冰凉的竹席。
月光照临高阁,帘子没有影子,
风轻轻掠过回廊,帷幕起伏如波。
数着手指,似乎所有的云雨都已散去,
满头白发,尽是岁月的雪霜。
此时只见那清凉的影子,
伴随着秋虫的低吟,在石阶上轻轻回响。
注释:
- 碧玉歌:形容歌声优美,像碧玉一样动人。
- 云床:指云彩做的床,形容轻盈舒适。
- 冰簟:竹席,形容清凉。
- 高阁:高楼,通常指居所。
- 屈指:比喻算计时间或事情。
- 蛩声:指秋虫的鸣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描绘月夜、秋景,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月夕追事》创作于秋夜,诗人通过对月光、秋虫的描写,表现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月夕追事》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秋夜场景。诗人在开头提到“曾听豪家碧玉歌”,展现了他对豪门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接着通过“云床冰簟落秋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舒适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秋夜。
“月临高阁帘无影,风过回廊幕有波”,诗人以月光和微风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宁静夜晚的感受。接下来的“屈指尽随云雨散”,则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仿佛感叹着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此时空见清凉影,来伴蛩声咽砌莎”,将诗歌推向高潮,清凉的影子和秋虫的低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听豪家碧玉歌:回忆曾经听到的豪门歌唱,暗示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 云床冰簟落秋河:描绘秋天的景色,营造出凉爽的氛围。
- 月临高阁帘无影:月光照耀,帘子没有影子,表现出清幽寂静。
- 风过回廊幕有波:风轻拂过,帷幕微动,充满生机。
- 屈指尽随云雨散:时间流逝,云雨散去,感慨人生的短暂。
- 满头赢得雪霜多:白发象征着岁月和经历的累积。
- 此时空见清凉影:此时只见清凉的影子,感到孤独。
- 来伴蛩声咽砌莎:伴随着秋虫的声音,增添了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床”比作轻盈的床铺,形象生动。
- 拟人:风和水波被赋予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如“月临高阁”与“风过回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宁静的秋夜中,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这种情感的深度和细腻使得诗作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幽、宁静,也代表理想与追求。
- 风:象征变化和无常,传达生命的流动。
- 蛩声:秋虫的鸣叫,象征孤独和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玉歌”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豪华生活
- B. 清贫生活
- C. 战争生活
-
诗中“满头赢得雪霜多”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
- B. 经验与沧桑
- C. 快乐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 B. 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的作品,描写秋天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月夕追事》与《静夜思》: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前者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慨,后者则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