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上峡归东蜀
巴字江流一棹回,
紫袈裟是禁中裁。
如从十二峰前过,
莫赋佳人殊未来。
白话文翻译:
将要送走的僧人,乘着一只小船,在巴字江上顺流而下,
他身穿紫色的袈裟,仿佛是从皇宫中裁制而成的。
如果他从那十二座高峰前经过,
就请不要为那美丽的佳人赋诗,因为她恐怕再也无法回来了。
注释:
- 巴字江:指的是巴河,流经今四川省。
- 紫袈裟:僧人所穿的袈裟,紫色的袈裟象征高贵。
- 禁中裁:禁中指皇宫,裁制指制作。这里形容袈裟精美。
- 十二峰: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山峰群,可能是诗人熟悉的地理。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暗指诗人心中难忘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涉及的“佳人”与“归”可能指代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代表他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字子充,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融送别一位僧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巴字江流一棹回”以清晰的画面感呈现出江水流动的情景,既是对僧人旅程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暗示。紫袈裟的描绘使得僧人形象更加鲜明,袈裟的颜色暗示着其身份的尊贵与神圣,仿佛是从禁宫中走出的高人。接下来的两句则将重心转向一个更为深沉的主题,诗人提醒僧人在经过那十二峰时,不要赋诗给心中的美人,这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如同流水般无法挽留。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心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巴字江流一棹回”: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出流动的江水与归来的小舟,象征着离别与归属的交错。
- “紫袈裟是禁中裁”:突显僧人的身份与尊贵,袈裟的颜色与出身暗含着对僧人地位的认可。
- “如从十二峰前过”:设想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莫赋佳人殊未来”:引导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暗示着无常与失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紫袈裟比喻僧人的高贵与神圣。
- 对仗:诗句中存在一定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旅程。
- 紫袈裟: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精神的追求。
- 十二峰:自然的伟岸与恒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遥不可及。
- 佳人: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袈裟”象征什么?
A. 高贵身份
B. 贫穷
C. 普通人 -
诗中“巴字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巴河
C. 黄河 -
诗人希望经过十二峰时不赋诗给佳人,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惋惜
C. 无所谓
-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吴融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惜别之情,吴融更强调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