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

时间: 2025-01-04 10:11:4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意思解释

论语七则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乡人皆好之,何如?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四十岁时不再被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六十岁时能听懂别人的话,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
“君子吃饭不求饱,居住不求安逸,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遵循道德并正直,可以说他是好学的。”
“吃简单的饭,喝水,曲肱而枕,快乐也在其中。不义而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狐皮貉子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的人,难道不是因为他没有妒忌和贪求吗?何必用恶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把工具磨利。”
“在这个国家里,要侍奉贤良的大夫,交朋友要与仁德的士人为伍。”
“如果乡人都喜欢他,如何呢?那未必可行;如果乡人都讨厌他,又如何呢?那也未必可行。不如让乡人中善良的人去喜欢他,让不善的人去讨厌他。”
“孔子问子贡:你和回相比,谁更好?子贡回答:我怎敢与回相比呢?回听到一个道理就能明白十个,而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明白两个。”
孔子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

注释

  • 不惑: 意指没有困惑,能够明辨是非。
  • 天命: 指上天的旨意,命运。
  • 耳顺: 年纪大了,听到的事情能顺耳,不再反感。
  • 从心所欲: 随心所欲地生活。
  • 不踰矩: 不逾越规矩,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
  • 浮云: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 利器: 指工具、条件,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反映了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

诗歌鉴赏

《论语七则》通过孔子的言辞,传递出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哲学。它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了人生的七个阶段,强调学习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孔子提到,人生应当追求智慧与道德,而非物质的享受,体现了仁义道德的价值观。同时,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也相当深刻,孔子强调应当选择与善良的人为友,避免与恶劣的人交往。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在提倡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哲理,值得后人反复琢磨和学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5岁时开始立志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 三十而立: 30岁时建立自己的事业,显示人生的独立与自信。
  3. 四十而不惑: 40岁时不再被困惑,表示成熟与智慧。
  4. 五十而知天命: 50岁时明白命运,表明对人生的理解。
  5. 六十而耳顺: 60岁时能顺耳听到别人的话,说明心态的开放。
  6.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70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表明人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7. 君子食无求饱: 君子的品德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
  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不正之财的轻视,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的核心观念。
  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强调做事情要有所准备,体现了实用主义。
  10. 乡人皆好之,何如?未可也: 提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强调道德的标准。

修辞手法

  • 对比: 比较孔子与子贡的智慧。
  • 排比: 描述人生七个阶段,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浮云比喻物质财富的轻浮。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孔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它倡导人们在追求事业和财富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纯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 富贵: 物质生活的象征,与道德形成对比。
  • : 工具的象征,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 乡人: 社会关系的象征,体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孔子几岁开始志于学?

    • A. 10岁
    • B. 15岁
    • C. 20岁
  2. “衣敝緼袍”中的“敝”意为:

    • A. 破旧
    • B. 华丽
    • C. 简单
  3. 孔子认为工匠要善其事,首先要做什么?

    • A. 练习
    • B. 利其器
    • C. 找老师

答案

  1. B. 15岁
  2. A. 破旧
  3. B. 利其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
  • 《中庸》: 讲述中庸之道,强调和谐与平衡。

诗词对比

  • 《大学》与《论语七则》均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前者更具体讨论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资料

  • 《论语》
  • 《孔子传》
  • 《儒家思想史》

相关诗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下一句是什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上一句是什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下一句是什么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上一句是什么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下一句是什么

子路终身诵之。上一句是什么

子路终身诵之。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下一句是什么

子貢問為仁。上一句是什么

子貢問為仁。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下一句是什么

三十而立,上一句是什么

三十而立,下一句是什么

四十而不惑,上一句是什么

四十而不惑,下一句是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上一句是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下一句是什么

六十而耳顺,上一句是什么

六十而耳顺,下一句是什么

七十而从心所欲,上一句是什么

七十而从心所欲,下一句是什么

不踰矩。上一句是什么

不踰矩。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上一句是什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下一句是什么

居无求安,上一句是什么

居无求安,下一句是什么

敏于事而慎于言,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