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时间: 2025-01-18 18:07:27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门太守行
作者: 李贺 〔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场的紧张与悲壮。黑云压在城上,城池似乎要被摧毁,战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战场上,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响,塞外的夜色如同凝固的紫色燕脂。红旗在易水边微微卷起,霜重而鼓声沉寂。诗人向君主报信,愿意为其死去,提携着玉龙,表达了忠诚和壮志。

注释:

字词注释:

  • 黑云:象征着战争的到来,压迫的气氛。
  • 甲光:指战甲的光辉,在阳光下闪烁。
  • 燕脂:形容塞外的风景,夜色如同美丽的脂粉。
  • 易水:指历史上著名的易水河,象征着悲壮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易水:历史上,易水是荆轲刺秦王前的地点,象征着壮烈的决心与牺牲精神,诗中提到易水,暗含了诗人心中的悲壮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诗作多描绘豪情壮志和悲壮情感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意象丰富,常常涉及历史、战争、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战争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开篇便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城市,令人感受到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接下来的“甲光向日金鳞开”则让人想起战士们的英勇,金光闪烁的盔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不仅仅是对战斗的描绘,更是对将士们斗志昂扬的赞美。

诗中提到“秋色里”的角声,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无情。而“塞上燕脂凝夜紫”,则通过美丽的意象,表现出边塞的壮丽与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提携玉龙为君死”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愿为君主献身的决心,展现出一种忠诚与义气。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深沉有力,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思,展示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像是压在城头,城池即将被摧毁,暗示战争的来临。
  • 甲光向日金鳞开:战甲在阳光下闪烁,象征着士兵的勇猛与准备作战的决心。
  •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塞上燕脂凝夜紫:用美丽的意象描绘边塞的夜色,形成与战斗的对比。
  • 霜重鼓寒声不起:霜重而鼓声沉寂,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沉重心情。
  • 报君黄金台上意:诗人向君主传达自己的忠诚与决心。
  • 提携玉龙为君死:愿意为君主献身,表现出忠诚和壮志。

修辞手法:

  • 比喻:黑云比喻战争的压迫,甲光比喻士兵的英勇。
  • 对仗:如“塞上燕脂凝夜紫”和“霜重鼓寒声不起”,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多种意象,如黑云、金鳞、夜紫等,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士兵的赞美,以及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云:象征战争的威胁。
  • 甲光:象征士兵的勇气与斗志。
  • 燕脂:象征边塞的美丽与孤独。
  • 红旗:象征战斗的号召和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宁静
    • B. 紧张
    • C. 快乐
    • D. 安详
  2. “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玉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战士
    • C. 武器
    • D. 君主的权力
  3. 诗中提到的“易水”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牺牲与忠诚
    • C. 战斗的胜利
    • D. 和平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与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但李贺更强调个人的壮志和忠诚,而王昌龄则更侧重于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