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时间: 2025-01-01 14:45: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孙权劝学》 ——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白话文翻译: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握大权,不能不学习!”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繁忙。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要你略微学习,了解过去的事情就可以了。你说事务繁忙,谁比我更忙?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后来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讨论时大为惊讶:“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别了三天,便应当重新审视,哥哥你怎么见识得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访了吕蒙的母亲,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注释:
- 卿:古代对人的称呼,常用来称呼地位稍低的人。
- 当涂:掌握权力或管理事务。
- 治经:研究经典书籍。
- 孤:自称,指孙权。
- 士别三日:士人分别三天,应当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强调历史的借鉴作用,提倡学习和治国理政的智慧。
创作背景:
《孙权劝学》是反映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情节,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不断进步的必要性。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士人们普遍重视学习。
诗歌鉴赏:
《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导,展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人才的重视。孙权作为一位有远见的领导者,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自身的能力。他的话语不仅是对吕蒙的劝勉,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示,强调了知识和学习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同时,吕蒙从一名武将逐渐成长为一位有谋略的政治家,体现了士人应当不断进取、提升自我修养的精神。鲁肃对吕蒙的惊讶反映了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醒人们不要小看他人,也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成长。整首诗充满了对学习和进步的赞美,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开始时,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掌握大权,不能不学习。
-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繁忙。
-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说,我不是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而是希望你能略微学习,了解过去的事情。
-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事务繁忙,那谁比我更忙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
- 蒙乃始就学。: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后来鲁肃经过寻阳,与吕蒙讨论时大为惊讶,称赞他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说,士人分别三天,应该有新的看法,哥哥你怎么见识得这么晚呢!
-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访了吕蒙的母亲,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比喻,强调了人们在短时间内的成长和变化。
- 对仗:如“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展现了孙权的自信与对学习的坚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通过孙权的劝导和吕蒙的成长,阐明了知识和学习在个人发展和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习:象征着进步、成长与改变。
- 吴下阿蒙:指吕蒙早年的平庸,象征着未被重视的潜力。
- 士别三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不断变化的认识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A. 吕蒙有潜力
B. 吕蒙是博士
C. 孙权想让吕蒙治经
D. 吕蒙事务繁忙 -
吕蒙的成长反映了什么? A. 只需依赖运气
B. 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我
C. 武力胜过一切
D. 不需要学习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颜真卿的诗作,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登高》:王勃的名篇,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劝学》与《孙权劝学》:两首诗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劝学》更注重个人努力的意义,而《孙权劝学》则突出领导者对人才的重视。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