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逢洛阳邻舍(一作书情逢故人)》

时间: 2025-01-01 14:15:54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

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
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白话文翻译

因为你知道北方的事情,我的流浪生活已经让我忘记了归家的时机。
作为客居他乡的我,久而久之与许多人相识,然而年纪渐高,许多朋友都因病归去。
远处的湖水与连绵的云色交融,而雪雁飞过时,叫声也变得稀少。
又听说家中的林木已尽,让我感到凄伤,眼泪湿满了衣衫。

注释

  • 因君知北事:因你了解北方的事情。
  • 流浪已忘机:流浪的日子让我已忘记归家的时机。
  • 客久多人识:作为客人,时间久了,认识很多人。
  • 年高众病归:年纪渐长,许多朋友因病回家。
  • 连云湖色远:远处的湖水与云彩相连,景色迷离。
  • 度雪雁声稀:在雪中飞过的雁,叫声稀少。
  • 家林尽:家中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 凄伤泪满衣:感到悲伤,眼泪湿透了衣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766年-830年),字子元,唐代诗人,生于荆州,后迁居洛阳。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离别、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巴陵逢洛阳邻舍》作于耿湋流亡期间,诗人因政治原因离开故乡,漂泊在外,感受到离家之苦和对故乡的思恋。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家乡凋零的悲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耿湋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因君知北事”引入主题,表明他与友人的关系,表达了对北方离乱局势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流浪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他乡的孤独,虽然结识了很多人,但年纪增长和疾病的侵袭使他愈发感到无奈和失落。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远方的湖泊与天空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心中逐渐稀少的亲情与友情。在诗的结尾,提到“家林尽,凄伤泪满衣”,表现了对故乡的愁苦与思念,带有强烈的抒情性,令人感到心痛。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的方式,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因你了解北方的情况,我在流浪生活中已经忘记了归家的时机。表达了对故人关心的感激和自己在外漂泊的迷惘。
  •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作为客居者,时间久了与许多人相识,但随着年岁增长,许多朋友因病去世,感受到孤独和失落。
  •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描绘远方的湖水和云彩,雪雁飞过时的叫声稀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联系的减少。
  • 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听闻故乡的树木已被砍伐,令人感到悲伤,眼泪溢满衣裳,情感愈加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色远”暗示诗人对远方的眷恋与思念。
  • 拟人:雪雁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层次分明,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流浪与思乡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北方局势的关心、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变迁的伤感,透出一种浓厚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事:象征着动荡的局势与思乡的情感。
  • 湖色:代表了远方的自然景色,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雪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飞过的雁声如同人心中的悲鸣。
  • 家林: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温暖,林木的消逝代表着家乡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因君知北事”意指: A. 诗人了解北方的情况
    B. 诗人与故人不再相识
    C. 诗人忘记了故乡

  2. 诗中提到“年高众病归”反映了什么? A. 诗人年轻有为
    B. 朋友因病相继离世
    C. 诗人心情愉快

  3. “凄伤泪满衣”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
  • 杜甫《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亲情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