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寻柳先生》

时间: 2025-01-04 10:10:02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

白髯垂策短,乌帽据梧偏。

酒熟飞巴雨,丹成见海田。

疏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寻柳先生
作者: 耿湋 〔唐代〕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
白髯垂策短,乌帽据梧偏。
酒熟飞巴雨,丹成见海田。
疏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商山柳先生的向往和敬仰。诗人自言已是商山的老人,不必再问世事的纷扰和岁月的流逝。白色的胡须垂落,策马的时间已不再,乌色的帽子斜靠在梧桐树旁。酒酿已熟,巴山的细雨轻轻飘落,丹霞映衬下的海田一片生机盎然。稀疏的云朵轻轻披开远方的水面,眼前的景象在石床前微微摇动。

注释:

  • 商山:古地名,指商山之地,常与隐士、山水诗联系在一起。
  • 尘心:指尘世的纷扰与心烦意乱。
  • 白髯:白色的胡须,象征年老。
  • 乌帽:黑色的帽子,常是读书人或隐士的装束。
  • 巴雨:指巴山的细雨,巴山位于今四川省,风景秀丽。
  • 丹成见海田:丹指丹霞,海田形容丰饶的农田。
  • 疏云:稀疏的云彩,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景动:指景色在光影的变化下显得生动。

典故解析:

  • 柳先生:可能指代隐士或高人,寓意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商山:在古代诗歌中,商山常被用作隐逸之地,象征超脱尘世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隐逸思想兴起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隐士生活,表达对清新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春寻柳先生》以清新自然的意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言是商山老”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山林之中。诗人自称已是年老者,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表明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隐逸的生活,白髯、乌帽,都是隐士的典型象征,展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而“酒熟飞巴雨,丹成见海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隐逸生活的惬意,仿佛能听到酒杯碰撞的声音和细雨滴落的节奏。

最后两句通过“疏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既有动感又有静谧,令读者感受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运用意象的对比和自然景色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情感愈加深沉,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诗人以老者自居,表明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 “白髯垂策短,乌帽据梧偏”:描绘了隐士的形象,白髯与乌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的身份。
    • “酒熟飞巴雨,丹成见海田”:将饮酒与自然景象结合,体现了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
    • “疏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和谐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白髯垂策短,乌帽据梧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酒熟飞巴雨”,通过比喻手法将酒与自然景象结合,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白髯:象征年老与智慧,隐士的标志。
  • 乌帽:象征读书人或隐士的装束,体现出诗人的身份。
  • :象征隐逸生活的悠闲与自得。
  • 巴雨、海田:自然的意象,象征丰收与生机。
  • 疏云、远水:展现宁静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商山”象征什么? A. 争斗
    B. 隐逸生活
    C. 财富

  2. “白髯垂策短”的意思是? A. 年轻
    B. 老年
    C. 忙碌

  3. 诗人通过“疏云披远水”来表达什么? A. 动荡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饮酒》与《春寻柳先生》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隐居田园生活的朴素,而耿湋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