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高邮棁使入都》

时间: 2025-01-01 14:25:22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

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高邮棁使入都
—— 祖咏 〔唐代〕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
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
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刘高邮即将入都的送别之情。诗人常常听到归乡的思念,昨夜又感受到秋天的寒意。乡路去京城的距离遥远,王程(指王的行程)在江水中缓缓流淌。吴地的歌声在两岸喧闹,楚地的客人陶醉在孤舟之上。渐渐地,潮水开始上涨,使我感到一阵凄凉,愁绪涌上心头。

注释

  • 积归思:对归乡的思念。
  • 京华:指京城,即长安。
  • 王程:指王的行程,形容远行的艰辛。
  • 江水流:江水不断流淌,寓意时间的流逝。
  • 吴歌:指吴地的歌曲,表现地方文化。
  • 楚客:指楚地的旅客,代表漂泊的身世。
  • 潮初上:潮水开始上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
  • 暮愁:傍晚的愁绪,代表着离别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祖咏,字幼平,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通常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乡情的思考。祖咏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高邮即将入京任职之际,诗人借送别之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即将离别的惆怅心情。诗中融入了对秋天的感受,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乡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刘高邮棁使入都》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别绪的作品。诗的开篇即提到“常闻积归思”,展示了诗人对归乡之情的常态化思考,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随着秋夜的降临,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愈加浓烈的思念,特别是在“昨夜又兼秋”这句中,诗人将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在“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中,诗人描绘了归乡路途的遥远,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则用音乐和饮酒的意象,展现了两岸风光的热闹与孤独的对比,反映了在繁华之中,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的“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潮水的上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了更深的忧愁与思念。这种情感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共鸣,充分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闻积归思:表达诗人对归乡情绪的常态化,常听人诉说归乡的思念。
  2. 昨夜又兼秋:昨夜的秋风加重了思乡的情绪,秋天的来临使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3. 乡路京华远:表达从乡村到京城的遥远距离,象征着离别的艰难。
  4. 王程江水流:王的行程在江水中缓缓流淌,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艰辛。
  5. 吴歌喧两岸:吴地的歌声在两岸回荡,展现了热闹的场景。
  6. 楚客醉孤舟:楚地的旅客在孤舟上沉醉,表现了孤独的心境。
  7. 渐觉潮初上:随着潮水的上升,诗人感到内心的凄凉与悲伤。
  8. 凄然多暮愁:最终,夜幕降临,愁绪愈加浓厚。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比如“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用“秋”、“江水”、“吴歌”、“潮”等意象,生动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 比喻:将潮水与思绪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波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思乡,展现了在繁华的背景下个体的孤独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全诗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细腻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凋零与思念,暗示时间的流逝。
  • 江水:代表着旅途的漫长与孤独。
  • 吴歌: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热闹与生动。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的心境。
  • :象征时间的推移与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祖咏

  2. 诗中提到“京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3. “吴歌喧两岸”的意思是? A) 两岸宁静
    B) 两岸热闹
    C) 两岸悲凉

答案

  1. C) 祖咏
  2. B) 长安
  3. B) 两岸热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夜泊牛津口》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祖咏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国家与家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与忧国忧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