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
时间: 2024-12-29 18:5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
作者: 赵磻老 〔宋代〕
冰蟾驾月,荡寒光不见层波层碧。
几岁中秋争得似,云卷秋声寂寂。
多谢星郎,来陪贤令,快赏鳌峰极。
广寒宫近,素娥不靳余力。
夜久露落琼浆,神京归路,有云翘前迹。
当日仙人曾驭气,只学神交龟息。
今夜清尊,一齐分付,稳是乘槎客。
天津重到,霓裳何似闻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皎洁,清辉荡漾,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回想过去的中秋佳节,多少年来能有这样的美景,云卷云舒,秋声寂静。感谢星星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欣赏那遥远的鳌峰。广寒宫就在眼前,嫦娥没有吝惜她的力量。夜深了,露水滴落,琼浆玉液,神京的归路上,云彩悠扬,留下了仙人曾经的踪迹。曾几何时,仙人驾驭着气流,只不过是学习那龟息的安静。今夜的美酒,一起分饮,这才是稳稳的乘槎之客。再次来到天津,霓裳之舞与笛声交融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蟾:指月亮,因月亮的形状像蟾蜍。
- 层波层碧:指水面波光粼粼,色彩斑斓。
- 素娥:指嫦娥,月宫的仙女。
- 琼浆:美酒,象征佳酿。
- 乘槎:指乘坐木筏,隐喻乘风破浪的仙人。
- 霓裳:指仙女的华美衣袍。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因服用不死药而飞升至月球,永居广寒宫。
- 仙人驭气:指仙人能驾驭风云,具有超凡的神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磻老(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与对过去的怀念,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诗歌鉴赏
赵磻老的《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是一首描绘中秋佳节的诗作,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诗的开头,描述了月亮的皎洁,冰蟾如驾,月光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意境。接着,诗人回忆起往年中秋的美好,感叹云卷秋声的寂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到“多谢星郎”,表达了对陪伴的感激,体现了友情与人际关系的珍贵。在描绘嫦娥的“广寒宫”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仙境的神秘与幽静。夜晚的露水与琼浆相结合,流露出诗人对美酒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在结束时以“霓裳何似闻笛”的音律,抒发了对音乐与美的热爱,给整首词增添了一份灵动与轻盈。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展现了人对生活、友情与美好时光的深刻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蟾驾月:月亮像冰冷的蟾蜍一样悬在空中。
- 荡寒光不见层波层碧:清冷的光芒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令人难以分辨。
- 几岁中秋争得似:多少年的中秋佳节,难以再得如此景象。
- 云卷秋声寂寂:云彩在空中流动,秋天的声音显得格外安静。
- 多谢星郎,来陪贤令:感谢星星的陪伴,让我与朋友共享佳节。
- 快赏鳌峰极:快来欣赏那高耸的鳌山。
- 广寒宫近,素娥不靳余力:嫦娥的宫殿就在眼前,她没有吝惜她的力量。
- 夜久露落琼浆:夜深时,露水滴落,仿佛琼浆玉液。
- 神京归路,有云翘前迹:回归神京的路上,云彩留有仙人的踪迹。
- 当日仙人曾驭气:曾经的仙人可以驾驭气流。
- 只学神交龟息:只是学习那种安静的状态。
- 今夜清尊,一齐分付:今晚的美酒,一起倾诉。
- 稳是乘槎客:这才是稳稳的乘筏之人。
- 天津重到,霓裳何似闻笛:重返天津,华美的衣裳与笛声交相辉映。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冰蟾”比喻月亮,增强形象感。
- 拟人:对嫦娥的描绘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意象和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美景,表达了对往昔佳节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清幽而又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蟾:象征月亮,传达出清冷、宁静的感觉。
- 琼浆:象征美酒,寓意生活的美好与欢快。
- 云:象征变化与流动,表现出秋天的气息。
- 鳌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冰蟾”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夜久露落琼浆”中,琼浆象征什么?
A. 露水
B. 美酒
C. 云彩 -
“多谢星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激?
A. 对月亮
B. 对星星的陪伴
C. 对大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主题,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 李白《静夜思》:借月夜思乡,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赵磻老 vs. 苏轼:两者均描绘中秋夜景,但赵磻老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苏轼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欣赏》
以上是对《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