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读书台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5:21:23

东海有蟠桃,托根在蓬莱。

结实三千岁,谁能见花开。

此树寿命长,世传王母栽。

思昔通天观,灵驭排云来。

汉苑不可种,茂陵非仙才。

回视三山下,清浅飞黄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海有蟠桃,托根在蓬莱。
结实三千岁,谁能见花开。
此树寿命长,世传王母栽。
思昔通天观,灵驭排云来。
汉苑不可种,茂陵非仙才。
回视三山下,清浅飞黄埃。

白话文翻译:

东海上有棵蟠桃树,根扎在蓬莱仙境。
它的果实已有三千年的寿命,但谁能够看到它开花呢?
这棵树的寿命极长,传说是王母娘娘所种。
想当年在通天观,神仙驾着灵车穿云而来。
汉朝的皇家园林无法种植,茂陵之地也不是仙人的才华。
回头看三山脚下,清淡的黄尘飞扬。

注释:

  • 蟠桃:传说中长生不老的仙桃,与王母娘娘有关。
  •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常与长生不老相关。
  • 王母: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主掌长生不老的仙桃。
  • 通天观:道教的神仙宫殿,代表了与神仙相关的地方。
  • 灵驭:神仙的车,寓意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汉苑:指汉朝的皇家园林。
  • 茂陵:汉昭帝的墓地,这里指代仙人不在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奎,明代诗人,性格洒脱,擅长诗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物事迹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反映出诗人对长生不老和仙人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顾况读书台二首 其二》通过对蟠桃树的描写,展现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蟠桃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长生的象征,根扎蓬莱,表明其与仙境的紧密联系。诗中提到“结实三千岁”,强调了蟠桃的神秘和悠久,而“谁能见花开”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接着,诗人回忆起通天观的灵车,展现了古代神仙生活的超然和神秘。后半部分通过对汉苑与茂陵的描绘,表明了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清浅飞黄埃”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色中,蕴含了深沉的哲理和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海有蟠桃,托根在蓬莱。
    描述了蟠桃树的生长环境和神秘背景,给读者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2. 结实三千岁,谁能见花开。
    强调了蟠桃的长寿,而花开却难得一见,暗示美好事物的稀缺。

  3. 此树寿命长,世传王母栽。
    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种下这棵树,增加了神话色彩。

  4. 思昔通天观,灵驭排云来。
    回忆神仙的生活,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

  5. 汉苑不可种,茂陵非仙才。
    反映出现实的局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奈。

  6. 回视三山下,清浅飞黄埃。
    最后回到现实,带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蟠桃树比喻长生不老的理想。
  • 对仗:全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象征:蟠桃象征理想与追求,蓬莱象征着神秘的仙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长生不老的理想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桃:长生不老的象征,代表着追求和理想。
  • 蓬莱:仙境,象征着理想化的生活。
  • 灵驭:神仙的车,象征着超脱于世俗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蟠桃树的根扎在哪个地方?

    • A. 东海
    • B. 蓬莱
    • C. 汉苑
  2. 诗中提到的“王母”指的是?

    • A. 一位普通女子
    • B. 传说中的女神
    • C. 一个历史人物
  3. “谁能见花开”的意思是?

    • A. 花开之人很多
    • B. 美好的事物难得一见
    • C. 花开在每个季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长恨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顾况读书台二首 其二》均表现出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激情,而胡奎则表现出一种沉思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