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客依南浦,长年学种畦。
才高宜世用,性僻爱幽栖。
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眠低。
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
白话文翻译:
有位客人常常在南边的水滨,长年累月地学习种植田畦。
他的才华适合于世间的用处,但性情孤僻,喜欢隐居的生活。
菜叶长得侵腰,桑树的枝条低垂刺人,
如果不与人交往熟悉,怎么能在这里开辟出一条小路呢?
注释:
- 南浦:指南方水边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景色宜人的江边。
- 学种畦:指学习种植的技术和方法。
- 才高宜世用:形容这个人的才华高,适合用在社会上。
- 性僻: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
- 幽栖: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 菜甲:菜叶的茎,侵腰长形容菜长得茂盛。
- 桑枝:桑树的枝条,低垂的桑枝容易刺到人。
- 自成蹊:自然而然地形成小路,形容人际关系和社交的网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边的水边,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纷扰的避让心态。诗中描绘的种植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王与龄畦乐》通过描写一个依南浦隐居的客人,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客人长期在南边水岸学习种植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展示了客人对隐居环境的适应与感受。菜叶长得侵腰,桑枝低垂刺人,这些细节不仅描绘了客人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他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一句“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则点明了交往与社交的重要性,强调了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作用。诗人在赞美隐逸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社交的必要性,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表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客依南浦:描绘一个人依偎在南边的水边,表明其隐居的环境。
- 长年学种畦:说明这个人常年学习种植,表明其生活的单纯和专注。
- 才高宜世用:强调他的才华适合社会的需求,暗示他有能力但选择隐居。
- 性僻爱幽栖:说明他的性格孤僻,喜欢安静的生活。
- 菜甲侵腰长: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他在自然中生活的状态。
- 桑枝刺眠低:进一步展示他环境的特点,暗示生活的艰辛。
- 不因来往熟:点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社交的必要性。
- 那得自成蹊:以小路比喻人际关系,说明交往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成蹊”比喻人际关系的建立。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隐逸生活与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社交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隐逸和宁静的生活环境。
- 菜甲:象征勤劳和自然的恩赐。
- 桑枝:象征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
“不因来往熟”这句中的“来往”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交往
- C. 学习
- D. 劳作
-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赞美
- C. 无所谓
-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祁的隐逸生活情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李祁研究》
- 《诗词入门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