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光字)
灯心生众草,因有始知芳。
彩妓窗偏丽,金桃动更香。
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
别后空离室,何人借末光。
白话文翻译:
灯心草在众多草丛中生长,因此才知道它的芳香。
窗前的彩妓妆容特别美丽,金色的桃花散发出更浓的香气。
花儿在春天的余韵中感到惊讶,火焰在夜晚的延长中感到欢喜。
别后空荡荡的离室,谁来借这微弱的光亮呢?
注释:
- 灯心:灯心草,常用来制灯芯,寓意柔弱的生命力。
- 彩妓:美丽的女子,常指歌舞艺人。
- 金桃: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
- 焰:火焰,这里可以引申为灯光。
- 末光:微弱的光亮,指灯芯的光辉。
典故解析:
这首诗在唐代时,灯心草的生长与美丽的女子相结合,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与美的感悟。诗中提到的“金桃”,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可引申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字子遏,号白衣。皎然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皎然送别李侍御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眷恋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人在灯心草与美丽女子之间,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精致。开篇的“灯心生众草”描绘了灯心草独特的生长环境,暗示出一种虽身处平凡却依然散发芳香的生命状态。而“彩妓窗偏丽”则通过对美的描绘,引发了对春天的联想,营造了浓厚的春意。诗人巧妙地将灯心草与女子的美丽结合,形成一种对比与呼应,令整首诗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尚未消逝,花儿和灯光一同欢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珍惜。最后的“别后空离室,何人借末光”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对光明的渴望,形成了情感的回环与深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心生众草:灯心草在众多草中生长,暗示其独特性。
- 因有始知芳:因其生长,才让人感受到其香气,象征难得的美。
- 彩妓窗偏丽:窗前的彩妓妆容美丽,营造了一种春日的生动气氛。
- 金桃动更香:金桃花开,散发出更浓的香气,象征美好的时光。
- 花惊春未尽:花开得正盛,暗示春天的余韵仍在。
- 焰喜夜初长:火焰在夜晚渐长中欢喜,象征生活的希望。
- 别后空离室:别后空荡荡的房间,表达孤独感。
- 何人借末光:无人陪伴时的微弱光亮,渴望温暖与陪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心草与生命的美好相联系。
- 对仗:如“花惊春未尽,焰喜夜初长”形成对称美。
- 拟人:花和火焰的情感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感受。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和灯心草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 灯心:象征生命的柔弱与坚韧。
- 彩妓:美丽与繁华的象征。
- 金桃:春天的美好象征,暗示生命的盛放。
- 花:春天的象征,传递生机。
- 焰:象征希望与光明。
- 末光:代表孤独与渴望的微弱光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灯心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富贵
B. 生命的柔弱与坚韧
C. 孤独
D. 毁灭 -
“彩妓窗偏丽”中,“偏丽”指的是什么? A. 不美
B. 特别美丽
C. 普通
D. 丑陋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孤独与思念
C. 恨
D.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通过月光的意象传达孤独与希望的感觉,与皎然的《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