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时间: 2025-01-06 05:0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作者:皎然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
李令从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
李令从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
皎然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
皎然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
李令从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
李令从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
皎然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秋日景象。诗人乘着轻舟,沿着荻塘的水路,身边有一位真僧陪伴。李令的身影在寒花与霜叶之间穿梭,诗人对那些不知名的花草感到好奇,不禁思索它们的来源。李令与诗人在秋夜倦怠中一同归去,彼此情意绵绵,言语至尽,默默相顾。诗人皎然在远处等待骑士的到来,傍山的猿声悲鸣不断。皎然心中宁静,得到了禅的安宁,随意畅谈诗章。李令在草间听着虫鸣,感到悲伤,萤火虫在月光下穿梭。李令在云峰间吟咏诗句,水中的月影成了彼此的隐喻。最后,皎然感慨与李令的出处不同,决定回到山中继续隐居。
注释:
- 荻塘:指长有荻草的水塘,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真僧:真实的僧人,可能指代一位有修为的人。
- 李令:李司直,可能是诗人友人或名士。
- 倦客:疲倦的旅人,形容李令的状态。
- 婵娟:美好的月亮,常用来形容月亮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字惟韶,号皎然。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皎然的诗作多反映隐逸生活,追求内心宁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游历荻塘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背景中蕴含着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以“画舸悠悠荻塘路”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悠然的感觉,随后通过与李令的对话,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多处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如“寒花似菊”、“霜叶如枫”,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皎然在诗中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他通过“心闲清净得禅寂”表达了对禅意的向往。与此同时,李令的形象则以多种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即使在静谧中仍感受到世事变迁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文化气息与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画舸悠悠荻塘路”:画舸轻舟在荻塘上缓缓行驶,展现出悠然自得的情景。
- “真僧与我相随去”:一位真实的僧人与我同行,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陪伴。
- “李令从寒花似菊不知名”:李令在寒冷的花丛中徘徊,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霜叶如枫是何树”:对霜叶的疑问,体现出对秋天景色的感悟与反思。
- “李令从倦客经秋夜共归”:李令作为倦客,与诗人一同在秋夜归来,展示了两者的亲密关系。
- “情多语尽明相顾”:深厚的情感使得彼此无言,却心意相通。
- “皎然遥城候骑来仍少”:诗人皎然在山中等待骑士的到来,暗示孤独与期待。
- “傍岭哀猿发无数”:山边的猿声不断,增添了秋夜的悲凉气氛。
- “皎然心闲清净得禅寂”:心中感到平静,获得了禅宗的宁静。
- “兴逸纵横问章句”:随意畅谈诗文,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花似菊”,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虫声切切,萤影纷纷,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文化追求与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的变化。
- 花: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月: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清明。
- 猿声: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舸悠悠荻塘路”是描述什么样的场景? A. 寂静的夜晚
B. 悠闲的水路
C. 繁忙的市场
答案:B -
诗中“皎然心闲清净得禅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愁
B. 宁静
C. 热闹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李令”可能是: A. 诗人的友人
B. 诗人的敌人
C. 不明人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意境,体现隐逸生活。
- 孟浩然的《春晓》: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李白在月下饮酒,表现出孤独与自由的精神,虽同样关注自然,但情感表达更为激烈。
- 王维《鹿柴》:王维的作品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