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5 09:2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弦弹尽仙韶乐。曾破千金学。玉楼银烛夜深深。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从来不奈离声怨。几度朱弦断。未知谁解赏新音。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
白话文翻译:
一根琴弦弹尽了仙乐,曾经为了这乐曲花费了千金的学费。夜深人静,玉楼上银烛闪烁,愁苦中我看到曲中双泪洒落在香襟之上。从来没有人能忍受这离别的怨声,几次朱弦都已断裂。不知道谁能欣赏这新的音韵,长久以来,只有这好风明月知道我的心事。
注释:
- 仙韶乐:古代一种优美的音乐,常用来形容高雅的音乐。
- 千金学:形容学习音乐的代价很高,突出学习的艰辛与不易。
- 玉楼银烛:指的是华丽的楼阁和夜晚点燃的蜡烛,渲染出高雅的氛围。
- 香襟:形容衣襟上洒落的香气,常用来描绘忧伤的情景。
- 朱弦:指古琴的弦,象征音乐的断裂与失落。
典故解析:
- 离声怨:古代常用来描绘离别时的哀伤情绪,表达对离别的不舍与怨恨。
- 好风明月:象征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的心情相互映衬,常用于表达隐秘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公元1030年-1115年),字叔原,号存斋,北宋词人,以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流露出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是在晏几道的晚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音乐、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多有离别之苦,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渴望。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离别的哀伤。开头一句“一弦弹尽仙韶乐”,以音乐作为引子,立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音乐的消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接下来的“一曾破千金学”则强调了追求音乐的艰辛与代价,暗示了追求美好与艺术的困苦。
夜色深沉的描绘“玉楼银烛夜深深”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氛围,愁苦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诗人通过“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生动地表现出离愁别绪的深重。整首词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可奈何,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苦闷。
最后两句“未知谁解赏新音,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则表达了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诗人希望有人能懂得他内心的情感,然而现实却是他在孤独中默默承受。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形成了词的核心主题,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弦弹尽仙韶乐:琴弦已尽,乐声消失,象征美好的音乐与快乐的生活已渐行渐远。
- 曾破千金学:为了掌握这音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突出了追求艺术的艰辛。
- 玉楼银烛夜深深:描绘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增加了情感的沉重。
- 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因音乐触动了内心的伤痛,泪水洒落在衣襟上,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 从来不奈离声怨: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愤懑,揭示出深切的情感纠葛。
- 几度朱弦断:多次经历失落与断裂,象征着情感的挫折。
- 未知谁解赏新音: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找到能够欣赏自己音乐的人却感到无望。
- 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隐痛相互交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音乐象征生活的美好,用泪水象征内心的哀伤。
- 拟人:将自然的风和月赋予了知晓人心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朱弦断”与“新音”,构成了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音乐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音乐:象征美好与快乐,也代表着内心的情感。
- 泪水:象征忧伤与离别,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风月:自然界的美好,象征心灵的共鸣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韶乐”代表什么? A. 高雅的音乐
B. 哀伤的曲调
C. 欢乐的舞蹈
D. 自然的声音 -
“几度朱弦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失落
C. 希望
D. 愤怒 -
诗人希望谁能赏识他的“新音”? A. 朋友
B. 自己
C. 爱人
D. 无人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虞美人·听雨》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有相似之处。晏几道通过音乐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深邃与孤独,而李清照则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细腻的情感,二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共同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晏几道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