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杞梁妻》

时间: 2025-01-04 09:35:57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

陌上少年莫相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秦朝统治无道,四海之地都变得荒凉;为了抵御北方的胡人,筑起了长城。修筑人力物力耗尽,杞梁的贞烈妻子在哀哭。上无父亲,中无丈夫,下无儿子,孤独无依,倍感凄凉。第一声号哭是城墙崩塌,第二声是杞梁的骨头被埋出。疲惫的灵魂和饥饿的身体相继归去,田间小伙子们请不要相互指责。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道:没有道德,指统治者的暴政。
  • 筑长城:建造长城,象征对外防御。
  • 杞梁贞妇:指杞梁的妻子,以其贞烈著称。
  • 啼呜呜:悲哭的声音。
  • 孤复孤:形容孤独无依的状态。

典故解析: “杞梁”的故事来源于《史记》,讲述了杞梁妻子在丈夫死后,表现出的忠贞和不屈的精神,成为后世贞节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公元830年-约908年),唐代诗人,号称“诗僧”,以其深厚的佛教思想和高超的诗歌技巧而著称,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出对战争及其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贯休的《杞梁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贞烈女性在国家动荡中的孤独与坚强。诗的开头以“秦之无道”引入,直接指出了时代的背景,表明了社会的不安定。接着通过“筑长城”描绘了国家的防御措施,反映出外敌的威胁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杞梁贞妇啼呜呜”一语,展现了贞烈妻子的悲痛,孤独无依的境地使她的哀伤更加沉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诗人在描绘个体的孤独与绝望的同时,也在揭示国家和社会的动荡,形成了个人与时代的强烈对比。最后一句“陌上少年莫相非”则是对年轻人的告诫,呼吁大家在动荡中保持理解与包容。贯休通过对杞梁妻子的描绘,传达出对忠贞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关怀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表明秦朝统治的暴政导致四海之地荒凉。
  2. 筑长城兮遮北胡:为了抵挡北方胡人的入侵,国家修筑长城。
  3. 筑人筑土一万里: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4. 杞梁贞妇啼呜呜:杞梁的妻子因丈夫死去而悲哭。
  5. 上无父兮中无夫:失去父亲和丈夫,感到孤独。
  6. 下无子兮孤复孤:没有孩子,孤独得更加深重。
  7. 一号城崩塞色苦:城墙崩溃,带来的苦痛。
  8. 再号杞梁骨出土:杞梁的骨头被遗骸暴露,象征着战争的惨痛。
  9. 疲魂饥魄相逐归:疲惫的灵魂和饥饿的身体归去,寓意死亡。
  10. 陌上少年莫相非:劝告年轻人不要相互责怪,保持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以“疲魂饥魄”描绘人的状态,赋予灵魂与身体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贞烈精神的歌颂,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痛苦,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体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安全,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
  • 杞梁妻:象征贞节与忠诚,体现个体在时代动荡中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筑长城”是为了什么?

    • A. 建设和平
    • B. 遮挡北方胡人
    • C. 促进贸易
  2. “杞梁贞妇啼呜呜”中“啼”的意思是?

    • A. 笑
    • B. 哭
    • C. 说
  3. 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与绝望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头吟》 by 陶渊明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对比贯休的《杞梁妻》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反映战争中的痛苦,但贯休更侧重于个体的感受,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前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以上是对《杂曲歌辞·杞梁妻》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