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
贾岛 〔唐代〕
濯志俱高洁,儒科慕冉颜。
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
寂寥窗户外,时见一舟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独孤马二秀才的送别之情。诗中写道:志向都很高洁,儒家的学问仰慕冉颜。告别家乡临水郡,雨后到了读书山。栖息的鸟儿停在棕花上,钟声在砾石阁中回响。窗外寂寥,偶尔见到一只小舟归来。
注释:
- 濯志:洗净志向,意指志向高洁。
- 儒科:指儒家学问,强调对学问的追求。
- 冉颜:冉氏兄弟,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象征高洁的学术追求。
- 临水郡:指作者的故乡,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读书山:象征读书求学的地方。
- 栖鸟棕花:鸟儿栖息在棕榈花上,描绘自然景象。
- 声钟砾阁:指钟声在砾石构成的阁楼之间回响。
- 寂寥窗户外:窗外的寂静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
- 舟还:指归来的小舟,象征归乡或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号东坡,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恬淡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闻名,常常写作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显示出对孤独和高洁情操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是贾岛送别朋友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读书山,象征着知识和理想的追求,而对独孤马二秀才的送别,表达了他对志同道合者的祝福和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理想追求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濯志俱高洁”引入,强调了两位秀才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展现了高洁的志向。接着,诗人描绘了独孤马二秀才离家时的情景,既有对故乡的依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一句,通过栖息的鸟儿和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暗示了读书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时见一舟还”,则通过小舟的归来,象征着归属和希望,暗示了友人未来的成功与归宿。
整首诗在意象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息,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濯志俱高洁:表达志向的纯洁和高尚,突出理想的追求。
- 儒科慕冉颜:强调对儒家文化的仰慕,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
- 家辞临水郡:告别家乡,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
- 雨到读书山:雨后环境的清新,象征着知识的滋养。
- 栖鸟棕花上:鸟儿栖息,自然生动,展现宁静的读书环境。
- 声钟砾阁间:钟声回响,渲染了读书的氛围。
- 寂寥窗户外:窗外的孤寂,暗示内心的孤独。
- 时见一舟还:归来的小舟,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态度,如“栖鸟棕花上”象征自由与宁静。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鸟儿的栖息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情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关怀,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高洁情怀和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濯志:象征理想的追求和纯洁的志向。
- 读书山:象征知识的殿堂,追求学问的地方。
- 栖鸟:象征自由和宁静。
- 舟:象征归属和归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濯志”指的是什么? A. 志向高洁
B. 志向低劣
C. 志向平庸
D. 志向复杂 -
“声钟砾阁间”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街市
B. 宁静的读书氛围
C. 嘈杂的市场
D. 繁华的庭院 -
诗人对独孤马二秀才的感情是? A. 冷漠
B. 尊敬与祝福
C. 嫉妒
D. 不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写乡愁与孤独的情感。
- 《早发白帝城》 李白: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远行的情怀。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展望。
- 王维《山居秋暝》:侧重于自然的静谧和内心的恬淡,体现出唐代诗人的情感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