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时间: 2025-01-19 19:44:15

立马柳花里,别君当酒酣。

春风渐向北,云雁不飞南。

明晓日初一,今年月又三。

鞭羸去暮色,远岳起烟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立马柳花里,别君当酒酣。
春风渐向北,云雁不飞南。
明晓日初一,今年月又三。
鞭羸去暮色,远岳起烟岚。

白话文翻译:

在柳花飘落的时节,我骑马停在这里,与你道别,正是酒酣之际。春风正在向北吹送,而云雁却不再南飞。明天早晨是新年初一,而今年的月亮又多了三天。驱赶着疲惫的马儿,走入暮色之中,远处的山峦上起了一层烟雾。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花:柳树的花,常象征春天的到来。
  • 别君:告别朋友,君为尊称,指朋友。
  • 酒酣:酒喝得正酣畅,表示心情愉悦。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云雁:雁群,表示迁徙的候鸟,通常在秋冬时节南飞。
  • 明晓日初一:明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鞭羸:抽打疲惫的马,表示离别时的急切。
  • 烟岚:山上的雾气和烟雾,描绘出远山的朦胧景象。

典故解析:

  • 柳花:古代文人常以柳树和柳花来象征离别。
  • 云雁不飞南:与古诗中常见的“雁阵”意象联系,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人生的迁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阐言,号梦窗,晚号“长安隐者”。他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贾”。贾岛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带有浓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二月的最后一天,正值春寒料峭之际,诗人即将与好友分别,情感交织,表达了离愁别绪与对春天的期待。二月作为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象征着冬去春来,诗人在此时刻与友人别离,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待,又有对友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的期待。在离别的时刻,诗人骑马停在柳花飘落的地方,与好友共饮,表达出一种洒脱而又感伤的情感。春风渐向北,意味着寒冷即将过去,生机将再度回归。然而,云雁不飞南则暗示着离别的苦涩,仿佛春天的到来并不能减轻离愁的重量。

“明晓日初一,今年月又三”一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新旧交替的哲思,既是对新年的期待,也是对过去的追忆。最后两句“鞭羸去暮色,远岳起烟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在暮色中远去,远山的烟岚则象征着模糊而又遥不可及的未来。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融合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立马柳花里:骑马停留在柳花飘落的地方,暗示春天的到来。
  2. 别君当酒酣:在饮酒酣畅之际与好友告别,传达出愉悦却又带有离愁的心情。
  3. 春风渐向北:春风开始向北方吹送,象征着温暖和生机的回归。
  4. 云雁不飞南:云雁停止了南飞,暗示着时节的变化和离别的哀愁。
  5. 明晓日初一,今年月又三:新年初一的到来,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开始。
  6. 鞭羸去暮色:驱赶疲惫的马儿,走入暮色,象征着离别的急切与无奈。
  7. 远岳起烟岚:远处的山峦升起烟雾,描绘出朦胧的自然景象,增加了离别的情感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柳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云雁象征离别与时节的迁移。
  • 拟人:春风和云雁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的工艺水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对春天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诗中结合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花:象征春天与离别,传达出诗人对友谊的珍惜。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云雁:象征离别与时光的流逝,带有淡淡的哀愁。
  • 烟岚:描绘远方的朦胧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别君当酒酣”是什么意思? A. 与朋友一起饮酒
    B. 在喝酒时告别
    C. 酒喝得正好
    答案:B

  2. 诗中的“云雁不飞南”有什么含义? A. 雁群已经飞走
    B. 春天已至,雁不再南飞
    C. 雁群在北方
    答案:B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与离别
    B. 自然的美
    C. 新年的到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贾岛的《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贾岛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显得细腻而柔和;而王维则通过更直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痛苦。两首诗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对比,反映了各自的艺术特点与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