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一 咏雁》
时间: 2024-09-19 20:4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呖呖哀鸣,翛翛倦羽。
经年也学人羁旅。
烟汀沙渚恐无凭,
不曾寄得书儿去。
上苑荒凉,衡阳间阻。
有人独倚阑干数。
楼头过尽万千行,
残霞落照秋江暮。
白话文翻译:
在空中啼鸣的雁儿,飞翔得疲惫不堪。
经过多年,竟也学会了像人一样漂泊。
在烟雾弥漫的滩涂和沙洲上,我感到无所依靠,
一直无法寄出我的书信。
上苑显得荒凉,衡阳的阻隔让我孤独。
有人独自倚着栏杆数着飞过的雁儿。
楼头已经飞过了成千上万的行雁,
夕阳的余辉照耀着秋天的江水,渐渐沉寂。
注释:
- 呖呖:形容鸟叫声,特指雁的叫声。
- 翛翛:形容飞翔的样子,通常形容鸟儿轻盈的飞行。
- 羁旅:指漂泊在外,未能归家的状态。
- 烟汀沙渚:指被烟雾笼罩的沙滩和小洲。
- 无凭:没有依靠,没有凭借。
- 上苑:指皇家园林或高贵的地方。
- 衡阳:古地名,指湖南省的衡阳,常与雁相关。
- 阑干:栏杆,这里指倚靠的地方。
- 万千行:形容飞过的雁的数量非常多。
- 残霞:指夕阳的余晖。
- 秋江暮:指秋天的江水在黄昏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情感细腻、意境悠远著称。他的诗风多受前人影响,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其一 咏雁》是俞士彪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生活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诗中雁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他自己内心情感的映射。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其一 咏雁》通过描绘雁群的飞翔和自身的孤独,展现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沉重感受。开头的“呖呖哀鸣”直接呈现了雁的悲鸣,将读者带入一种哀伤的氛围中。接下来的“翛翛倦羽”,则描绘了飞鸟的疲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倦怠与无力感。
“经年也学人羁旅”一句,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几年的旅途让他和飞雁一样,失去了归属感。而“烟汀沙渚恐无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依靠的渴望,充满了孤独和惶恐。
“上苑荒凉,衡阳间阻”,在描写环境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情感的隔阂。“有人独倚阑干数”,展示了他对飞翔的雁群的注视与思念,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最后两句“楼头过尽万千行,残霞落照秋江暮”,用壮丽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构建出一种既美丽又悲凉的意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使整首诗弥漫着浓烈的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呖呖哀鸣:描绘了雁在空中悲鸣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
- 翛翛倦羽:雁飞得疲惫,不再轻盈,象征着人的疲惫与无奈。
- 经年也学人羁旅:时间的流逝使雁和人一样都在漂泊,表现了失去归属感。
- 烟汀沙渚恐无凭:在烟雾弥漫的沙洲上,诗人感到无依无靠,表达孤独。
- 上苑荒凉,衡阳间阻:描绘了环境的荒凉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有人独倚阑干数:有一个人独自倚靠栏杆,数着飞过的雁,显示孤独。
- 楼头过尽万千行:描绘了无数的雁飞过,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
- 残霞落照秋江暮:夕阳的余辉映照在秋天的江面,营造出宁静而又悲凉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比作漂泊的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雁的哀鸣赋予其人性,使得情感更为深厚。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同时通过雁的形象传达出对归属感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思乡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孤独与漂泊,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阑干:代表了孤独的倚靠与思念。
- 残霞:夕阳的余晖,象征着逝去的时光和无尽的思念。
- 秋江:秋天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流逝和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乡愁
C. 战争
D. 自然 -
“呖呖哀鸣”中的“呖呖”指的是什么? A.风声
B.鸟叫声
C.水声
D.人声 -
诗中提到的“上苑”指的是什么? A.皇家园林
B.学校
C.村庄
D.山林 -
“残霞落照秋江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快乐
B.悲凉
C.愤怒
D.庆祝
答案:
- B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李白的诗同样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过往英雄的怀念,而俞士彪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归属感的缺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