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子规》

时间: 2025-01-19 22:32:28

花岛沉红,香溪绿染。

无端啼破斜阳岸。

王孙春草遍天涯,凭君一语频频唤。

五月江深,三更月半。

相思一夜惊千遍。

有情莫向异乡啼,飞归巫峡何曾远。

意思解释

踏莎行 子规

作者: 李雯 〔清代〕

原文展示:

花岛沉红,香溪绿染。无端啼破斜阳岸。王孙春草遍天涯,凭君一语频频唤。五月江深,三更月半。相思一夜惊千遍。有情莫向异乡啼,飞归巫峡何曾远。

白话文翻译:

花岛上红色的花朵沉浸在水中,香溪的水流染绿了岸边。无端的鸟鸣打破了斜阳下的宁静。王孙春草在天涯处到处盛开,恳请你常常呼唤我。五月的江水深沉,三更时分月光只剩一半。思念之情在这一夜反复惊扰着我的心。无情地在异乡啼哭,有情的你飞回巫峡又何曾远呢?

注释:

  • 花岛:指盛开花朵的地方,表现春天的美丽。
  • 香溪:形容溪水清澈,带有芳香的气息。
  • 王孙春草:王孙指的是春天的草,象征希望与生机。
  • 巫峡:指的是长江的巫峡,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亲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子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几句用花岛和香溪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带有浓厚的生机感与清新气息。接着,诗人通过“无端啼破斜阳岸”的描写,暗示着内心的忧伤与对离别的感慨。特别是“凭君一语频频唤”,体现了对情感的渴望和对亲人的呼唤。后半部分的“相思一夜惊千遍”,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相思之苦的无奈与深切。最后一句“飞归巫峡何曾远”则以巫峡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展现了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挂念故乡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岛沉红,香溪绿染:描绘春天的景象,花和溪水的色彩鲜艳,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2. 无端啼破斜阳岸:鸟鸣声打破了黄昏的宁静,暗示了内心的情绪波动。
  3. 王孙春草遍天涯: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王孙即使在远方,也感受到春的气息。
  4. 凭君一语频频唤:期待亲人的呼唤,表现出对情感的渴求。
  5. 五月江深,三更月半: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的加深,月光的微弱象征着思念的沉重。
  6. 相思一夜惊千遍:思念的情感在夜里反复折磨着自己。
  7. 有情莫向异乡啼:劝诫自己不要在异乡悲伤,表现出对故乡的向往。
  8. 飞归巫峡何曾远: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虽然身在异地,但心中始终挂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情。
  • 拟人:通过“无端啼”,让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形成共鸣。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深切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岛: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旺盛。
  • 香溪:代表清新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巫峡:故乡的象征,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无端啼”指的是哪种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悲伤
    • D. 期待
  2. “五月江深,三更月半”中,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孤独感?

    • A. 江水
    • B. 月光
    • C. 夜晚
    • D. 春草

答案:

  1. B. 思念
  2. B. 月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静夜思》和李雯的《踏莎行 子规》,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李雯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