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时间: 2024-12-31 07:0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仙子
作者: 伯昏子 〔当代〕
危石挂峰惊壑暝,
望里霭青移不定。
幽潭难测叶孤飞,
沉魄冷,谁能拯,
几度苦攀难忆省。
休道利身登绝顶,
最是益心涵泳敬。
春山一入已忘归,
鸣竹影,听泥径,
漙露渐消花靥病。
白话文翻译:
在危石挂峰的地方,令人惊异的渊谷在暮色中显得模糊不清;远望青霭的云雾在不停地变幻。幽深的潭水难以测度,孤叶飘飞,谁来拯救那沉寂的灵魂呢?多少次艰难攀登,想要忘却苦闷却难以释怀。不要只道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登上绝顶,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提升与敬畏。春山一入便已忘却归途,听那竹影轻响,泥土小径的细声,露水渐渐消散,花儿的容颜也因而憔悴。
注释:
- 危石:高耸、险峻的石头,象征困难与挑战。
- 挂峰:悬挂在山峰上,表现出一种高远的状态。
- 霭青:青色的雾霭,意指气氛的朦胧。
- 幽潭:深邃的潭水,暗示内心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 沉魄:指灵魂、心灵的沉重与迷惘。
- 涵泳敬:意指在精神上得到滋养与敬重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伯昏子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探索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傍晚,诗人置身于高山之中,面对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孤独,产生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山与幽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描绘出险峻的山峰与模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惊悸与不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状态的映射。在对幽潭的描绘中,诗人使用“难测”来暗示生命的复杂与不可知,突出对个人心灵的探索。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强调心灵的提升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春山与泥径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视当下,理解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情,具有一种哲理性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石挂峰惊壑暝:危险的石头挂在山峰上,惊动了深邃的谷底与暮色交融,暗示了挑战与深邃的关系。
- 望里霭青移不定:远望时青霭在变幻,表现出自然的无常与不确定感。
- 幽潭难测叶孤飞:幽深的潭水难以探索,孤独的叶子随风飘飞,象征内心的孤独感。
- 沉魄冷,谁能拯:沉重的心灵感到寒冷,谁来拯救这样的心灵呢?
- 几度苦攀难忆省:经历了多次艰难的攀登,却难以忘却那段痛苦的记忆。
- 休道利身登绝顶:不要只为了个人利益而攀登至高处。
- 最是益心涵泳敬: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和对自然的敬畏。
- 春山一入已忘归:一旦进入春山,就忘却了回家的路。
- 鸣竹影,听泥径:听竹影的轻声,关注泥土小径的细微变化。
- 漙露渐消花靥病:露水渐渐消散,花儿的容颜也因而憔悴,暗示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感受比作自然景象,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鸣竹影”,“听泥径”等描写,使自然有了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难与孤独时,心灵的提升与敬畏的重要性。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安慰与自我反思,展现了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石:象征挑战与艰难。
- 幽潭:内心深处的迷惘与孤独。
- 春山: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循环。
- 竹影:生命的细微变化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石”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人生的挑战
- C. 自然的美丽
- D. 个人的利益
-
“沉魄冷,谁能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助
- C. 兴奋
- D. 满足
-
诗的最后一句“漙露渐消花靥病”中“花靥病”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美丽
- B. 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
- C. 自然的变化
- D. 心灵的慰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着重于豪情与抒发,而伯昏子则更偏向于内心的探索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显得沉静而深邃。
参考资料:
- 《当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