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帘不隔玲珑月。月圆都照梨花白。晓寒欲去暮寒催。才相别,便追得。觉来好梦仍须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透过湘帘洒落在梨花上的美丽景象。月圆时分,清冷的光辉照耀着洁白的梨花。晨寒即将消散,而黄昏的寒意又在催促着来临。刚刚分别,心中却又追忆起那段美好的梦境。
注释:
- 湘帘:指湘江边的帘子,常用作遮挡或装饰,隐喻一种轻柔的氛围。
- 玲珑月:形容月光皎洁而美丽,似乎玲珑剔透。
- 梨花白:梨花的白色象征纯洁,给人以清新之感。
- 晓寒:指清晨的寒冷,寓意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 暮寒:黄昏时的寒冷,暗示时间流逝的无情。
- 追得:追忆或追寻的意思。
- 好梦:美好的梦境,代表着理想或情感的向往。
典故解析:
- 湘江:湘江位于湖南省,是一条著名的河流,常在诗词中用以表达江南水乡的美丽。
- 月圆:象征团圆与美好的情感,传统文化中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延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工整的诗句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关注人情世态,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天仙子》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深层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诗的开头用“湘帘不隔玲珑月”引入,轻柔的帘子与皎洁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月圆都照梨花白”,展现了月光照耀下的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而后两句“晓寒欲去暮寒催”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晨寒的消散与暮寒的来临,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最后一句“觉来好梦仍须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渗透着深深的思念与不舍,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湘江的帘子并没有隔绝那玲珑的月光,暗示着自然的美好是无处不在的。
- 第二句:月圆时,清冷的月光照耀着洁白的梨花,形成了美丽的视觉对比。
- 第三句:晨寒即将散去,但黄昏的寒意却在催促着,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第四句:刚刚分别,心中又追忆起之前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 第五句:梦中的美好依然萦绕心头,愿意再次见到那段美好的回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玲珑的物体,突出其美丽。
- 拟人:晓寒与暮寒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纯真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湘帘:象征着江南的柔美,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气息。
- 玲珑月:代表着美好与清新,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 梨花:象征纯洁,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 晓寒与暮寒: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湘帘”指的是:
- A. 湖水
- B. 帘子
- C. 山峦
- D. 树木
-
“月圆都照梨花白”中的“白”指代的是:
- A. 月亮
- B. 梨花
- C. 雪花
- D. 云朵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天仙子》都描绘了月光下的情景,但李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思乡情,而戴延介的诗则更加注重于对爱情与美好的回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