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西山呈诸友二律 其一》

时间: 2025-01-06 21:05:32

城中不解湖山好,一到城西双眼明。

水面日光浮宝刹,峰头云气拥神京。

石蹬盘回天地老,银河倒挂蜿蜒惊。

碧桃开处无人见,却有春风管送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游西山呈诸友二律 其一
作者: 符锡 〔明代〕

城中不解湖山好,一到城西双眼明。
水面日光浮宝刹,峰头云气拥神京。
石蹬盘回天地老,银河倒挂蜿蜒惊。
碧桃开处无人见,却有春风管送迎。


白话文翻译:

在城里的人不懂得湖山的美好,来到城西后才恍若明亮双眼。
水面上阳光照耀,映照出如宝塔般的寺庙,山峰上云气缭绕,仿佛拥抱着神圣的京城。
石阶蜿蜒回旋,似乎见证了天地的沧桑,银河倒挂,蜿蜒而下,令人惊叹。
碧桃花开之处无人知晓,却有春风来送花迎接。


注释:

  • 湖山:指湖泊与山岭,代指自然风光。
  • 宝刹:宝贵的寺庙,这里形容水面上寺庙的美丽。
  • 神京:指的是京城,强调其庄严神圣的气氛。
  • 石蹬:石阶,形容台阶的形态和历史的悠久。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形容水流的蜿蜒。

典故解析:

“银河倒挂”是源自古代对天河的诗意描写,象征着美景和自然的壮丽。而“碧桃”在古代诗词中常隐喻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符锡,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诗人游览西山,感受自然之美,表达对湖山佳境的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春日游西山呈诸友二律 其一》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而抒发情感的诗作。开篇便以“城中不解湖山好”引入,暗示了大多数人对自然美的无知,只有走出城市,才能真正领略湖山的魅力。紧接着,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水面上阳光照耀下的寺庙和云气缭绕的山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景象。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石蹬盘回天地老,银河倒挂蜿蜒惊”的描写,传达了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壮美。石阶的回旋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而倒挂的银河则引发人们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永恒,也体现了人类的渺小。

最后,诗人以“碧桃开处无人见,却有春风管送迎”结束,表达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希望,即便无人欣赏,春风依然在默默地传递着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兼具美感与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中不解湖山好:在城市里的人不懂得湖山的美好,反映出对自然的忽视。
  2. 一到城西双眼明:来到城西,视野豁然开朗,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3. 水面日光浮宝刹:水面上阳光照耀,像宝塔一样的寺庙在水中浮现。
  4. 峰头云气拥神京:山峰上云气缭绕,仿佛亲吻着庄严的京城。
  5. 石蹬盘回天地老:石阶蜿蜒回旋,见证了天地的古老。
  6. 银河倒挂蜿蜒惊:银河倒挂而下,蜿蜒流淌,令人惊叹。
  7. 碧桃开处无人见:碧桃花开的地方无人欣赏。
  8. 却有春风管送迎:但春风却在默默送来迎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照耀下的寺庙比作宝刹,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管送迎”的行为,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湖山之美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繁忙城市生活中对自然的忽视,倡导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宝刹:象征宗教的庄严与美丽。
  • 银河:象征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 碧桃: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中不解湖山好”是指什么? A. 城里人对湖山的欣赏
    B. 城里人对湖山的无知
    C. 湖山的美丽
    D. 城市的喧嚣

  2. 诗中“水面日光浮宝刹”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夕阳西下
    B. 水面上寺庙的倒影
    C. 乌云密布
    D. 春风拂面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符锡的《春日游西山呈诸友二律 其一》着重描绘自然的美好,表现了对湖山的赞美。
  •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通过春雨的滋润描写春天的生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符锡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