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河堰》
时间: 2025-01-17 10:1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长河堰
作者:朱南杰 〔宋代〕
帆指长河风力微,
渔舟个个有鱼归。
一声水际笛三弄,
几处梅边竹四围。
桑伐远扬蚕事熟,
花消浓艳柳绵飞。
西湖只在钱塘外,
又见孤山梅子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河风光。微风吹拂,船帆轻轻摇曳,渔船上满载而归,听到水边传来悠扬的笛声,几处梅花掩映在竹林之中。桑树的枝条摇曳,蚕的生长已经成熟,花朵绽放得浓烈,柳絮随风飞舞。西湖就在钱塘江的外面,孤山上的梅子已经成熟了。
注释
- 帆指长河:帆船的方向指向宽阔的河流。
- 风力微:风力很小,表示江面宁静。
- 渔舟个个有鱼归:每艘渔船都满载而归,形象生动。
- 水际笛三弄:水边传来悠扬的笛声,笛声有三次回响。
- 桑伐:桑树的枝条被砍伐,暗示蚕桑产业的繁荣。
- 柳绵飞:柳树的绵絮随风飘飞,描绘春日的景象。
- 西湖只在钱塘外:西湖离钱塘江不远,表明地理位置。
- 孤山梅子肥:孤山上的梅子丰硕,暗示丰收的喜悦。
典故解析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象征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 孤山: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以梅花著称,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南杰,南宋时期诗人,生平未详,多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为题材,诗风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长河之际,感受到江河的宁静和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长河的生动景象,展现了渔民的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开篇用“帆指长河风力微”将读者引入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用“渔舟个个有鱼归”描绘了丰收的场景,展示了渔民的辛勤与收获。中间部分通过“水际笛三弄”和“梅边竹四围”传达了自然中的音乐与美感,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后半部分则通过“桑伐远扬蚕事熟”与“花消浓艳柳绵飞”描绘了农事的繁忙与春日的生机,展现出自然界的繁荣与生命的力量。最后一句“西湖只在钱塘外,又见孤山梅子肥”则把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强调了人们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丰收的欣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帆指长河风力微”:帆船在长河上摇曳,风势轻微,描绘出宁静的场景。
- “渔舟个个有鱼归”:渔船满载而归,表现丰收的喜悦。
- “一声水际笛三弄”:水边传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几处梅边竹四围”:梅花与竹林相伴,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桑伐远扬蚕事熟”:桑树的砍伐与蚕的成熟,反映了农村的生活。
- “花消浓艳柳绵飞”:花朵绚丽,柳絮飘飞,展现春天的生机。
- “西湖只在钱塘外”:西湖的位置说明了自然风光的可达性。
- “又见孤山梅子肥”:孤山的梅子丰硕,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际笛三弄”将笛声比作水边的音乐,生动形象。
- 对仗:“桑伐远扬”与“花消浓艳”,展现了诗句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喜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长河:象征着广阔与宁静的自然。
- 渔舟:代表着劳动与收获的象征。
- 笛声: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和谐。
- 梅花与竹子:象征着清雅与坚韧的品格。
- 桑与蚕:代表着农村经济与传统文化。
- 西湖与孤山: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景与丰收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河”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小河
- B. 一条宽阔的河流
- C. 湖泊
- D. 海洋
-
“渔舟个个有鱼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幸福与满足
- C. 无奈
- D. 忧伤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朱南杰的《过长河堰》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朱南杰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强调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