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寒食临川平塘道中
作者:张翥 〔元代〕
溪水漫。岸口小桥冲断。
沽酒人家门巷短。
柳阴旗一半。细雨鸣鸠相唤。
曲港落花流满。两两睡红暖。
恼人春不管。
白话文翻译:
溪水泛滥,岸边的小桥被冲断。
酒肆在街巷的尽头,门口显得窄小。
柳树的阴影下,旗帜只飘动了一半,
细雨中,鸠鸟在相互鸣叫。
曲折的港湾,落花满地流淌,
两两相依的红花,睡得温暖。
令人烦恼的是,春天却不理会这般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漫:泛滥,流淌的样子。
- 冲断:被水冲毁。
- 沽酒:卖酒,酒肆。
- 柳阴:柳树的阴影。
- 鸣鸠:鸠鸟鸣叫。
- 曲港:曲折的小港湾。
- 两两:成双,指花朵。
- 恼人:令人烦恼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介之推,通常在春天,适合踏青游玩,富有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70年,卒于1337年。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风景和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食节,正值春天,正好描绘了春季的气息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谒金门 寒食临川平塘道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自然的恬静。诗中以“溪水漫”、“岸口小桥冲断”等意象引入,表现出春雨洪水对小桥的影响,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变化。接着,作者描绘了温暖的酒家,柳树的阴影,细雨中的鸣鸠,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春日氛围。
“曲港落花流满”一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落花与流水交织在一起,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柔情。最后一句“恼人春不管”则突显了诗人在这美好春景中却又感到了一丝无奈与烦恼,似乎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烦恼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春天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水漫”:描绘春水泛滥的景象,暗示生机勃勃的春天。
- “岸口小桥冲断”:小桥已被水冲毁,象征着春雨的威力和自然的变化。
- “沽酒人家门巷短”:酒家在小巷的尽头,空间狭小,营造出一种亲密的生活环境。
- “柳阴旗一半”:柳树的阴影下,旗帜微微飘动,暗示着春风的温柔。
- “细雨鸣鸠相唤”:细雨中,鸠鸟鸣叫,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泼。
- “曲港落花流满”:曲折的港湾里,落花满地,描绘出一幅自然和谐美丽的画面。
- “两两睡红暖”:红花成双,安静沉睡,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和谐的感受。
- “恼人春不管”: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烦恼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细雨鸣鸠”便是赋予自然界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无常和烦恼的感慨,情感基调复杂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生机与流动。
- 小桥: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 柳阴:柔美的春意。
- 细雨:春天的温柔与细腻。
- 鸣鸠:象征春天的生机。
- 落花: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寓意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清明节 -
“溪水漫”中的“漫”是什么意思?
a) 快速
b) 泛滥
c) 安静 -
诗中哪一意象最能传达春天的生机?
a) 小桥
b) 柳阴
c) 鸣鸠
答案:
- b) 寒食节
- b) 泛滥
- c) 鸣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张翥的《谒金门》则更侧重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的结合。两首诗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