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6 12:07:33

山衔日。

洒酒西风独立。

一叶扁舟流水急。

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

明日到家应记得。

寄书回雁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山衔日,洒酒西风独立。
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
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峦衔着落日,西风中我独自站立,洒下酒杯。
一只小舟在急流中行驶,转过头却无处可寻。
离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想念又怎么能不想呢?
明天回到家时应当记得,寄书托雁儿送回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衔日:山的边缘与落日相接,形容日落景象。
  • 洒酒:指倒酒,表示一种洒脱和孤独。
  • 一叶扁舟:一只小船,形容舟小而轻盈。
  • 流水急:水流很急,象征时间流逝迅速。
  • 去则而今已去:指已经离开的事情,强调过去。
  • 忆则如何不忆: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无法忘怀的感受。
  • 寄书回雁翼:将书信寄托给归来的大雁,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寄书回雁翼”中的“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信使,象征着思念和离别。在古代,信鸽和雁类常被用来传递书信,这里体现出诗人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情感的重视与细腻的心理。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与思索。开篇以“山衔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诗人独自站在西风中,洒酒的动作不仅仅是饮酒,更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接下来的“一叶扁舟流水急”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急流中感受到生命的匆忙与无奈,转头却无处可寻,突出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已逝之事的惋惜和对往昔的无尽怀念。诗人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感受到无法挽回的失落与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最后的“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则展现了一种寄托与希望,虽然身处离别,却依然希望通过书信传达情感,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衔日:描绘日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洒酒西风独立: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洒脱,酒在此象征着洒脱与放纵。
  3. 一叶扁舟流水急: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流水急则暗示生活的匆忙。
  4. 转头无处觅: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感到迷失与无助。
  5. 去则而今已去:强调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再回,反映出一种对失去的惋惜。
  6. 忆则如何不忆:表达对过往的深切怀念,情感浓烈。
  7. 明日到家应记得: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8. 寄书回雁翼:把思念寄托于大雁,表现出对亲友的思念与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叶扁舟”比喻人生的旅途。
  • 拟人:流水被赋予情感,象征时间的急促。
  • 对仗:如“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亲友的思念,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的留恋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重与永恒。
  • :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情感的宣泄与洒脱。
  • 扁舟:象征人生的孤独与无助。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法挽回的过往。
  • 雁翼:象征思念与传递情感的媒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衔日”中的“日”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星星
    B. 太阳
    C. 月亮

  2. 诗中“洒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忧伤

  3. 诗人提到的“一叶扁舟”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人生旅途
    C. 家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现了对时光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运用自然意象表达思乡之情,但更突出个人情感的孤独。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感慨,情感则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以上为《谒金门》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