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喜晴》

时间: 2024-12-29 18:49:17

名利从前总一无,却看多少换蘼芜。

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

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

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利从前总一无,却看多少换蘼芜。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

白话文翻译:

昔日名利全无,只看如今多少换来无用的繁华。身处山谷就应携带拐杖,门前的柴门懒得贴上符咒。即便可以换来丰衣足食,也不要让自己在世俗的舞台上丢了面子。爆竹声中只羡慕邻家的孩童欢闹,谁能陪伴我共度这老景呢?

注释:

  • 名利:名声和财富,这里指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 蘼芜:指无用的东西,象征繁华的虚幻。
  • 盘谷:山谷,寓意隐居的环境。
  • 携杖:带着手杖,象征老年和经历。
  • 柴关:用柴草做的门,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贴符:贴符咒以求平安,表达对世俗的拒绝。
  • 蔽裘:遮蔽的皮毛,象征富贵的物质生活。
  • :遮盖,隐喻面子、名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隐居生活和对名利的看淡反映了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全昌是明代诗人,生于战乱时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的厌倦。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隐居于山谷之时,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名利与现在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名利从前总一无”来表明对名利的看淡,接着借助“蘼芜”的意象,暗示如今的繁华不过是无用的浮华。诗人身处于自然的环绕中,身心自由,携杖而行,既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老年的接受和坦然。

接下来的“门设柴关懒贴符”,则是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礼仪的漠视,体现了诗人拒绝繁文缛节的态度。尽管可以“蔽裘逢岁涤”,但诗人更重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而“爆声只羡邻童闹”一句,流露出对生命活力的羡慕,表现了老年人在欢声笑语中的一种孤独感,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透出一丝淡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与洒脱的心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利从前总一无,却看多少换蘼芜。”:诗人回顾过去,发现名利的追求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满足。
    • “身栖盘谷应携杖,门设柴关懒贴符。”:在山谷中生活宁静,带着拐杖象征年老,门前的简单生活不拘小节。
    • “纵许蔽裘逢岁涤,休教本脸上场糊。”:即使可以享受物质的丰盈,也不愿在世俗的舞台上失去尊严。
    • “爆声只羡邻童闹,那得同将老景扶。”:对邻家孩童的欢愉感到羡慕,反思自己老年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名利的空虚与自然生活的宁静进行对比。
    • 隐喻:用“携杖”象征年老与智慧,“柴关”象征简单的生活态度。
    • 反问: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老年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名利:象征物质追求与世俗压力。
  • 蘼芜:象征无用的繁华与虚幻的生活。
  • 盘谷: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爆声:象征孩童的活力与生命的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名利”指的是什么?

    • A. 名声与财富
    • B. 学问与道德
    • C. 健康与长寿
    • D. 友情与爱情
  2.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反感
    • C. 中立
    • D. 依赖
  3. 诗中的“携杖”象征什么?

    • A. 年老与智慧
    • B. 劳动与奋斗
    • C. 旅行与冒险
    • D. 繁忙与焦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 诗词对比

    • 李全昌的《人日喜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李全昌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理解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