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感》

时间: 2024-12-29 18:11:14

过去方来瞬息中,浮生大半掷虚空。

每怜墙壁孤灯伴,肯信庚申上帝通。

根器不分禅俗侣,盘餐常夹笋蔬供。

来朝再整俳场套,只恐优旃伎俩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夕有感
李全昌 〔明代〕

过去方来瞬息中,
浮生大半掷虚空。
每怜墙壁孤灯伴,
肯信庚申上帝通。
根器不分禅俗侣,
盘餐常夹笋蔬供。
来朝再整俳场套,
只恐优旃伎俩穷。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与未来的瞬息之间,
我的浮生大半都被浪费在虚无的空中。
每当看见墙壁上的孤灯,我不禁怜惜,
难道真能相信庚申年会有上帝的指引吗?
我们这些根器相同的人,不分禅宗与俗人,
餐桌上常常夹着笋和蔬菜作为供品。
明天我再去整顿俳句的场面,
只怕那些优雅的表演技巧会耗尽。

注释:

  • 方来: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短暂时刻。
  • 浮生:指人的一生,常被视为虚无飘渺。
  • 孤灯伴:墙壁上的孤独的灯光,象征孤独和寂寞。
  • 庚申:指的是农历的一个年份,古人认为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吉凶。
  • 根器:指人的天赋和能力。
  • 禅俗:指佛教的禅宗与世俗生活。
  • 优旃:指文人雅士,表演艺术的技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全昌,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其诗风清新,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正值岁末年初,诗人感慨光阴流逝,生活的虚无与孤独。在庆祝新年之际,诗人通过自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反思。

诗歌鉴赏:

《除夕有感》是李全昌在岁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过去与未来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虚无。开头两句“过去方来瞬息中,浮生大半掷虚空”,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仿佛在质疑生活的价值。接着,墙壁上的孤灯成为诗人内心孤独的映射,而“庚申上帝通”的信仰则显示出对命运的思考和期待。

在“根器不分禅俗侣,盘餐常夹笋蔬供”中,诗人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挣扎,禅与俗的界限在此模糊,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真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艺术创作的期待,似乎在自我鼓励,也在提醒自己保持创作的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既有对孤独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去方来瞬息中:指时间的瞬息,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浮生大半掷虚空:表达对虚无生活的无奈,人生如梦,难以把握。
  3. 每怜墙壁孤灯伴:孤灯照映,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4. 肯信庚申上帝通:对命运与信仰的质疑,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5. 根器不分禅俗侣:强调人们在精神追求上的共同性,禅与俗的界限模糊。
  6. 盘餐常夹笋蔬供:日常生活的简单与质朴,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7. 来朝再整俳场套:对未来创作的期许,暗示自己将继续坚持艺术。
  8. 只恐优旃伎俩穷:对艺术表达的忧虑,担心创作的灵感会枯竭。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孤灯比喻诗人的孤独状态,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反问:通过质疑的方式表达对命运的思考,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既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透出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与追求。通过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诗人探索了人在时光流转中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墙壁孤灯:象征孤独与寂寞,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2. 笋蔬:象征生活的简单与质朴,也反映出对自然的崇尚。
  3. 庚申:代表一个年份,暗示命运与时间的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过去方来瞬息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2. “孤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繁华
  3. 诗人对“庚申上帝”的态度是:

    • A. 充满信心
    • B. 质疑
    • C.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全昌的《除夕有感》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体现了沉思与哲理,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全昌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