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老何辞惫,游闲白日宜。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
笔为钞书秃,窗缘看竹移。
偶然闻剥啄,顿起鹿门期。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已大,何必再为疲惫而辞退呢?
悠闲的时光正好适合在白天游玩。
我的全身并不是马的脚,
裹着的肉只不过是鸡皮而已。
笔头因书写而变得枯瘦,
窗边看着竹子在微风中摇曳。
偶尔听到啄食的声音,
不禁想起了鹿门的约定。
注释:
- 辞惫:辞去疲惫,表示不想再受疲劳的折磨。
- 游闲:悠闲地游玩。
- 裹肉是鸡皮:形象地形容自己衰老的身躯。
- 钞书秃:指因书写而磨损的笔。
- 鹿门:指的是道教的一个隐逸之地,象征着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全昌,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可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蕴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描写老年生活的诗,诗人以“游闲”之态度面对生活的疲惫,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身份的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老”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年老的坦然接受,认为老年并非应当被视为负担,而是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诗人身体的虚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窗缘看竹移”,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最后一句“顿起鹿门期”则为全诗增添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鹿门作为道教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老何辞惫:表达了年老不再追求名利,只想安享晚年。
- 游闲白日宜:强调白天的闲适与游玩是适合的。
- 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用幽默的比喻形容自己身体的虚弱。
- 笔为钞书秃:表达因书写而变得磨损的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窗缘看竹移:窗边的竹子随风摇曳,表现出一种静谧的自然美。
- 偶然闻剥啄:听到鸟啄食的声音,给人一种恬静的生活感受。
- 顿起鹿门期:引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裹肉是鸡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身心状态,借用自然景象(“竹移”)来表达内心的闲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从容态度,强调了闲适与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适合闲游。
- 鸡皮:象征着衰老与脆弱。
- 竹: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鹿门:象征着隐逸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游闲”的意义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生活的闲适
- C. 忙于工作
- D. 回忆过去
-
“裹肉是鸡皮”这句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A. 形容身体强壮
- B. 描述年轻
- C. 表达衰老的无奈
- D. 强调美食
-
“鹿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隐逸生活
- C. 家庭
- D. 旅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山水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即事》更强调个人对老年生活的接受与闲适,而《鹿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从意象上看,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王维的诗中带有更多的哲思,而李全昌的诗则更具个人化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李全昌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