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分定归灵夏》

时间: 2025-01-19 15:57:23

南游多老病,见说讲经稀。

塞寺几僧在,关城空自归。

带河衰草断,映日旱沙飞。

却到禅斋后,边军识衲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分定归灵夏
作者: 周贺 〔唐代〕

南游多老病,见说讲经稀。
塞寺几僧在,关城空自归。
带河衰草断,映日旱沙飞。
却到禅斋后,边军识衲衣。

白话文翻译:

南方旅游的人多半是老弱病残,听说讲经的人少之又少。
边境的寺庙里,只有几位和尚在,关城之中我孤身自归。
沿着河岸,衰草已经枯断,映照在阳光下的干旱沙土随风漂飞。
最终回到禅房之后,边防的军人认出了我的僧衣。

注释:

  • 南游:指南方游历。
  • 讲经:讲解佛经。
  • 塞寺:边境的寺庙。
  • 关城:边疆的城池。
  • 衰草:枯萎的草。
  • 衲衣:僧人的衣服,表明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贺(约8世纪),唐代诗人,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哲理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边疆动荡与社会变迁之时。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南方游历后的感受,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佛教心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游后的沉重感受,通过简练的笔触,表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孤独。首联“南游多老病,见说讲经稀”,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老弱病残的景象让人感到无奈与无助,佛法的传播却显得稀少,流露出对信仰的渴望与失落。接下来的“塞寺几僧在,关城空自归”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边境寺庙中只有寥寥几位僧侣,关城之中显得格外空寂,寓意着世事的荒凉与人心的疏离。

“带河衰草断,映日旱沙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苍凉与无奈,衰草与干旱沙地映衬出生命的脆弱与消逝。最后一句“却到禅斋后,边军识衲衣”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尽管身处边境,经历了孤独与荒凉,但在“边军”的认出中却依然保留了一丝归属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理解。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人生、与佛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游多老病,见说讲经稀

    • 诗人通过观察南方游历者的状况,感叹老弱病残的普遍,显示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2. 塞寺几僧在,关城空自归

    • 边境的寺庙中只有少数僧侣,关城显得空无一人,诗人孤独地返回,突显出一种无助的心境。
  3. 带河衰草断,映日旱沙飞

    • 描写了自然环境的凋零,衰草与干旱的沙土暗喻生命的脆弱,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4. 却到禅斋后,边军识衲衣

    • 尽管经历了孤独与荒凉,最后一句却让人感到一丝温暖,边军的识认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衰草”与“旱沙”,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对仗:如“南游多老病,塞寺几僧在”,展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探讨人生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信仰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化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南游:象征着人生旅程的孤独与无常。
  • 衰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凋零。
  • 衲衣:代表身份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讲经”主要指什么?

    • A. 阅读书籍
    • B. 讲解佛教经典
    • C. 讨论哲学问题
    • D. 进行科学实验
  2. “却到禅斋后,边军识衲衣”中的“衲衣”指的是什么?

    • A. 士兵的军装
    • B. 僧人的衣服
    • C. 普通人的衣物
    • D. 道士的服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登高》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这些材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