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竞渡棹歌 其四 黄公绍 〔宋代〕
驾灵鼍,驾灵鼍, 几年翠舞与珠歌。 看到日斜犹未足, 涌金门外涌金波。
白话文翻译:
驾着灵鼍,驾着灵鼍, 多年来欣赏着翠绿的舞蹈和珍珠般的歌声。 直到太阳斜下,仍然觉得不够, 涌金门外,金色的波浪翻涌。
注释:
- 灵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龙舟。
- 翠舞:翠绿的舞蹈,形容舞姿优美。
- 珠歌:珍珠般的歌声,形容歌声悦耳。
- 涌金门:古代杭州城门之一,这里指城门外的西湖。
- 涌金波: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波光粼粼。
诗词背景: 黄公绍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节奏感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热闹气氛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驾灵鼍”的重复,营造出一种节奏感和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中。诗中的“翠舞”与“珠歌”形象地描绘了节日中的歌舞表演,而“看到日斜犹未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欢乐时光的留恋。最后一句“涌金门外涌金波”以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的波光,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整体上展现了宋代端午节的盛况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首句“驾灵鼍,驾灵鼍”通过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同时也突出了龙舟竞渡的动感。
- “几年翠舞与珠歌”描绘了节日中的歌舞表演,通过“翠舞”和“珠歌”的意象,传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 “看到日斜犹未足”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时光的留恋,即使太阳斜下,仍然觉得欢乐时光不够。
- “涌金门外涌金波”以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的波光,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同时也象征着节日的繁荣和喜庆。
修辞手法:
- 重复:首句的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翠舞”和“珠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歌舞表演。
- 意象:“涌金波”通过意象,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灵鼍:象征龙舟,代表着节日的活动。
- 翠舞:象征歌舞表演,代表着节日的欢乐。
- 珠歌:象征悦耳的歌声,代表着节日的喜庆。
- 涌金波:象征湖面的波光,代表着节日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灵鼍”指的是什么? A. 龙舟 B. 神兽 C. 舞蹈 D. 歌声
-
“翠舞与珠歌”描绘了什么? A. 节日中的歌舞表演 B. 日常生活中的娱乐 C. 战争场面 D. 自然景色
-
诗中的“涌金波”形容的是什么? A. 湖面的波光 B. 金色的波浪 C. 节日的热闹 D. 战争的激烈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
- 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通过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与黄公绍的《竞渡棹歌》都是描写端午节的诗作,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而黄公绍的诗则更注重对节日热闹气氛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绍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节日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宋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