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平奉车中》
时间: 2025-01-19 20:12: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临江仙 平奉车中
作者: 张恨水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十载风尘书剑倦,飘零还爱湖山。
不辞辛苦换征衫。鸡鸣天夜半,风雪渡榆关。
未必诸侯称上客,清狂未改儒酸。
将军原当布衣看。敢扪王猛虱,愿奋祖生鞭。
白话文翻译:
十年的风尘旅途让我对书剑感到疲倦,飘零的我仍然热爱那湖光山色。
不怕辛苦换上征战的衣衫。鸡鸣声中已是夜半,风雪中渡过榆关。
未必那些诸侯就称得上是上客,清狂的性情依旧没有改变。
将军本应像布衣一样平易近人。敢于扪挠王猛的虱子,愿意奋力去驱赶祖先的鞭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尘: 指旅途中的辛劳和艰难。
- 飘零: 指漂泊无依的状态。
- 征衫: 征战的衣服。
- 鸡鸣天夜半: 指时间已晚,鸡鸣声响起。
- 榆关: 古代边关的名称,象征着险阻和战争。
- 诸侯: 指封建时代的统治者。
- 布衣: 指普通百姓,强调平民的身份。
- 王猛: 东晋名将,以治国理政而著名。
典故解析:
- 王猛: 东晋时期的名将,代表了士人出将入相的理想。
- 祖生: 指祖辈,强调传承与责任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恨水,原名张德明,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眷恋。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平奉车中》创作于张恨水对生活的感悟之际,表达了他在经历风雨后的反思与自我认知,尤其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平奉车中》通过描绘诗人十年的风尘旅程,表现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切思考。开篇即以“十载风尘书剑倦”引入,表现出诗人经历的艰辛与对英雄豪情的倦怠。接着,诗人以“飘零还爱湖山”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鸡鸣天夜半,风雪渡榆关”描绘了战斗的艰苦与孤独,暗示了历史的沉重。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未必诸侯称上客,清狂未改儒酸”反映了对权贵的反叛与对传统儒家士人的批判,展现了诗人不羁的性情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最后,以“将军原当布衣看”收尾,强调将军的身份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平民化、接地气,融入人民之中。全诗在气势上高亢激昂,情感上则复杂多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风尘书剑倦: 诗人对十年艰辛的总结,感到疲惫。
- 飘零还爱湖山: 尽管经历了磨难,仍对自然和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
- 不辞辛苦换征衫: 不怕艰辛,为了理想愿意付出代价。
- 鸡鸣天夜半,风雪渡榆关: 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前行,暗示战斗的孤独。
- 未必诸侯称上客: 反映诗人对权贵的怀疑与不屑。
- 清狂未改儒酸: 诗人的性情未改,依旧对现实持批判态度。
- 将军原当布衣看: 理想中将军的身份应是平易近人的。
- 敢扪王猛虱,愿奋祖生鞭: 诗人渴望勇敢地面对权贵与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鸡鸣天夜半,风雪渡榆关”,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比喻: “敢扪王猛虱”比喻勇于挑战权贵。
- 夸张: “十载风尘”夸大了旅途的艰辛,突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及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与自我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 象征自然之美与理想之地。
- 征衫: 代表战斗与奋斗的精神。
- 榆关: 象征艰难险阻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载风尘”主要指什么?
- A. 十年的学习
- B. 十年的风雨旅途
- C. 十年的写作
-
“将军原当布衣看”中的“布衣”指的是什么?
- A. 士人身份
- B. 普通百姓
- C. 军人身份
-
诗人对“诸侯”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怀疑与不屑
- C. 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 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的文化。
- 《春望》: 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与张恨水的反叛精神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张恨水诗文集》
- 《现代诗词鉴赏与评论》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