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四 纨扇秋怀》
时间: 2025-01-04 10:3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信空中秋草,履綦旧梦初成。当时辞辇动声名。君恩常似水,眉黛怯逢春。别院笙歌按彻,夜凉银汉空横。西风箧笥不胜情。团圞金殿月,迢递玉阶明。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长信殿中,秋草萋萋,昔日的梦境仿佛重新成真。那时我告别华贵的车辇,声名远播。君主的恩情如同水流般绵长,但我却在春天的面前显得有些怯懦。别院中传来笙歌悦耳的声音,夜晚的凉意让银河在空中显得更加遥远。西风吹来,箧笥中的情感无以承受。团圆的月光照耀着金殿,遥远的玉阶上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长信:指长信宫,古代皇宫的一个部分。
- 履綦:指古代的鞋子,这里象征着往日的生活。
- 君恩常似水:形容君主的恩德如水般滋润,流淌不绝。
- 眉黛:古人用来描绘女子的眉毛,常用以形容美丽。
- 笙歌:一种乐器和歌唱的结合,常用于宫廷或宴会。
- 银汉:指银河,象征着遥远和梦幻的情景。
- 箧笥:指箱子,寓意情感的珍贵和难以承载。
- 团圞:指圆满、团聚,常用来形容月亮的圆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孟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典雅,常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其四 纨扇秋怀》创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宫廷生活与个人情感的纠葛有关。诗中涉及对往昔光景的追忆与对当下情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开篇的“长信空中秋草”,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绪的缠绵。接着,“当时辞辇动声名”,唤起了对过去荣耀的怀念,诗人似乎在追忆一段曾经的风光岁月,然而这种追忆在现实的冷酷中显得无比苍白。
中间部分,通过“君恩常似水”,表达了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但同时又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怯懦,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笙歌的响起与夜晚的凉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受到的情感在“箧笥不胜情”中被进一步强调,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最后,“团圞金殿月,迢递玉阶明”,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推向高潮,金殿的辉煌与玉阶的明亮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生活,但这种美好在诗人的心中却是遥不可及的。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清代文人内心的复杂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信空中秋草:描绘了长信宫的秋天景象,空旷而萧瑟。
- 履綦旧梦初成:感慨昔日的梦想似乎在此刻得以实现。
- 当时辞辇动声名:回忆当年辞去华丽的生活,追求声名。
- 君恩常似水:比喻君主的恩情如水一般绵长。
- 眉黛怯逢春:对春天的怯懦,暗示一种脆弱的情感。
- 别院笙歌按彻:别院中传来的歌声,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 夜凉银汉空横:夜晚的凉意与银河的遥远,象征孤独。
- 西风箧笥不胜情:西风吹来,感情无法承载,暗示心理负担。
- 团圞金殿月:团圆的月亮,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迢递玉阶明:远处的玉阶通向明亮的未来,但却显得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君恩常似水”,用水比喻君主恩情,形象生动。
- 对仗:如“别院笙歌按彻,夜凉银汉空横”,对称工整,增强音乐感。
- 拟人:如“西风箧笥不胜情”,将情感拟人化,丰富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时光流逝,生命的无常。
- 君恩:代表着权力与恩赐,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笙歌:象征欢乐与美好的生活,形成与孤独的对比。
- 银河:代表遥远和梦幻,传达一种孤独感。
- 月亮:象征团圆与理想,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皇宫
- B. 山谷
- C. 江边
- D. 乡村
-
“君恩常似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君主的恩情很少
- B. 君主的恩情如水般绵长
- C. 君主的恩情如山般稳重
- D. 君主的恩情如火般炽热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多选)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A. 皇宫
- B. 君主的恩情如水般绵长
- A, B, C. 比喻、拟人、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亮与孤独的主题,但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由。
- 杜甫《春望》:聚焦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体现历史的沉重感。
- 苏轼《水调歌头》:表现团圆与离别的情感,展现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