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5-01-04 09:25:53

闻君见影已堪怜。

短因缘。

偶同筵。

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

做梦杨花随去也,妆合畔,绣床前。

觉来离绪意绵绵。

写蛮笺。

倩谁传。

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

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闻君见影已堪怜。短因缘。偶同筵。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做梦杨花随去也,妆合畔,绣床前。觉来离绪意绵绵。写蛮笺。倩谁传。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欲上西楼还不忍,难著眼,望秋千。

白话文翻译:

听闻你在梦中见到了我的身影,真让人怜惜。因缘短暂,偶尔相聚在酒席上。我们相见无言,分别后依旧倍感思念。梦中杨花随风飘散,妆镜旁,绣床前。我醒来后,心中离愁意绵绵。写下这封信,想问谁能传递给你。鱼儿和雁儿在空中悠然飞过,门外的水面如同天空般广阔。想要登上西楼却又不忍心,眼泪难以控制,只能远远望着秋千。

注释:

  • 江城子: 词牌名,常用于抒情。
  • 闻君见影已堪怜: 听说你在梦中见到了我的影子,真令人怜惜。
  • 短因缘: 短暂的缘分。
  • 妆合畔: 妆镜旁。
  • 离绪意绵绵: 离别的愁绪绵延不绝。
  • 倩谁传: 让谁来传递这份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填词,作品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抒发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对短暂缘分的感慨以及离愁别绪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词,充满了对短暂缘分的怀念。开头以“闻君见影已堪怜”引入,作者在梦中与对方相见,梦中情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怜惜与思念。接下来的“短因缘”则暗示了缘分的脆弱与短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惆怅。

“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一语道出了离别后的无奈,面对面却无言以对,分开后反而更加思念,情感愈发显得深沉和苦涩。诗中提到的“梦中杨花”意象,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慨。

后半部分,诗人写到“欲上西楼还不忍”,在此处,西楼成为思念与离愁的象征,尽管想要向上走,却又被思念的情感所牵绊,难以自已。整首词情感真挚,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既表现了对短暂缘分的无奈,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无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君见影已堪怜: 听说你在梦中见到我,让我倍感怜惜。
  • 短因缘: 短暂的缘分,令人感伤。
  • 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 即使见面却无话可说,离开后更感思念加重。
  • 做梦杨花随去也: 梦中的杨花随风而散,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 妆合畔,绣床前: 妆镜旁,绣床前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 觉来离绪意绵绵: 醒来后,心中愁绪绵长。
  • 写蛮笺,倩谁传: 写下信笺,想请谁来传递给你。
  • 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 鱼和雁在空中飞翔,门外的水面如同天空般辽阔,描写了思念的无尽和环境的开阔。
  • 欲上西楼还不忍: 想要上西楼却又不忍,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难著眼,望秋千: 眼泪难以控制,只能远远地望着秋千,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水如天”比喻水面广阔,映衬思念的无边。
  • 拟人: “鱼雁悠悠”,赋予鱼和雁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语言,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离愁别绪展开,表现了对短暂爱情的怀念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而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思念与记忆,暗示着人已远去。
  • 杨花: 代表着轻盈与易逝的美好,象征着逝去的感情。
  • 西楼: 作为思念的象征,寄托了对过去的眷恋。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意象的使用丰富了诗词的层次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依恋与对短暂缘分的感叹,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短因缘”是指什么? a) 缘分长久
    b) 缘分短暂
    c) 缘分没有
    d) 缘分复杂

  2. “鱼雁悠悠”中的“悠悠”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快速
    b) 悠闲
    c) 忙碌
    d) 忧伤

  3. “欲上西楼还不忍”的“西楼”象征着什么? a) 未来
    b) 思念
    c) 过去
    d) 离别

答案:

  1. b) 缘分短暂
  2. b) 悠闲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吕渭老《江城子》李清照《如梦令》都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离愁的深沉,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怀念中的柔情与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牌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