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怀崔峒耿湋》

时间: 2025-01-17 09:52:23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江天见春色,
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
楚国游人不相识。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江天已经看到了春天的气息,
白色的花和青色的柳条让人怀疑现在是寒食节。
洛阳的旧社分散在东西两边,
而来自楚国的游人彼此并不相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通常是冬季最后一个月。
  • 春色:春天的景象,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白花青柳:指春天盛开的白色花朵和抽芽的青色柳条。
  • 寒食: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禁火冷食。
  • 洛阳:唐代的一个重要城市,文化中心。
  • 社: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通常有固定的祭祀活动。
  •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这里指的是来自楚地的游人。

典故解析

  •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意味着人们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传说与春天的气息和游人相结合,展现了时节的交替。
  • 洛阳与楚国的关系:洛阳作为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游人,而楚国则代表了远方的异乡,反映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距离和相识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文,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以咏物诗和抒情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寒食节前夕,诗人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游子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和人际关系的淡漠。

诗歌鉴赏:

《岁暮怀崔峒耿湋》是一首描写冬末春初时节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朋友的思念。开篇“腊月江天见春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白花和青柳的出现,让人感到春的生机与希望。诗人巧妙地将寒食节与春色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时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接下来的“洛阳旧社各东西”则转向人际关系,表达了游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尽管身处繁华的洛阳,但由于游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彼此间却不相识,反映了社会的疏离感。诗人在这两种意象的对比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月江天见春色:腊月的江面天空中已经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
  2. 白花青柳疑寒食:白色的花朵和青色的柳条让人怀疑如今是否已经到了寒食节,暗示时节交替。
  3. 洛阳旧社各东西:洛阳的旧社分散在东西两边,指代游人来自不同地方,体现地域的分散性。
  4. 楚国游人不相识:来自楚国的游人彼此间并不相识,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白花青柳”与“洛阳旧社各东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与寒食节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层次。
  • 反衬:洛阳的繁华与游人之间的陌生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生活的哲理。通过自然与人际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白花青柳:代表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复苏。
  • 洛阳:象征着文化的繁华与繁忙的人际关系。
  • 游人:象征着现代社会流动性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2. 诗人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A. 长安
    B. 洛阳
    C. 杭州
    D. 南京

  3. 诗中“白花青柳”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夏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景象
    C. 秋天的景象
    D. 冬天的景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旅途的感慨,而司空曙的作品则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