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06 16:17:30

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

清明雨过杏花寒。

红紫芳菲何限。

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

此情拍手问阑干。

为甚多愁我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
清明雨过杏花寒。红紫芳菲何限。
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
此情拍手问阑干。为甚多愁我惯。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岁渐长,我常常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惊讶,尽管江山依旧,变幻不定。清明时节,雨后杏花显得格外寒冷,春天的花儿红紫交映,令人目不暇接。可我心中却因春病而无人陪伴,芳心在酒中消磨殆尽。我拍手向栏杆问道,为什么我总是如此多愁善感?

注释:

  • 老去:指年岁渐长,感慨时光流逝。
  • 惊节物:惊讶于自然界的变化。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重要节日。
  • 杏花:春天开花的杏树,象征春天的到来。
  • 芳心:指年轻人的心情与情感。
  • 酒摧残:酒精对心灵的摧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千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迁,面对自然与时间的交替,诗人感到心中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愁苦。开头两句“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江山”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痛感和对自然不变的感叹。接下来的“清明雨过杏花寒”,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渲染了春天的凄凉与孤寂,进一步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在酒中寻找慰藉,却感受到更深的孤独和痛苦。最后两句“此情拍手问阑干,为甚多愁我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愁苦达到顶点,仿佛在向栏杆诉说自己的无奈。

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惋惜,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老去频惊节物:随着年岁增长,常常感到自然界的变化。
    2. 乱来依旧江山:尽管世事纷乱,江山依然如故。
    3. 清明雨过杏花寒:清明时节的雨后,杏花显得特别寒冷。
    4. 红紫芳菲何限:春天的花儿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5. 春病无人消遣:春天的病痛无人能够解忧。
    6. 芳心有酒摧残:心中美好的情感因酒而受怨。
    7. 此情拍手问阑干:对这种情感拍手自问,向栏杆倾诉。
    8. 为甚多愁我惯:为何我总是如此多愁善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病”比喻内心的烦恼与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杏花寒”表现出春天的凄凉。
    • 对仗:如“红紫芳菲何限”,表现出花色的丰富。
  • 主题思想:诗歌透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愁苦。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和生命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寂。
  • :代表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同时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 阑干:作为一种空间的象征,承载了诗人的思考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爱情的歌颂

  2. “清明雨过杏花寒”中的“杏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春天的美好
    C. 孤独的情感
    D. 战争的伤痛

  3. 诗中提到的“酒”是用来表达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舒适
    D. 友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千秋《西江月》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王千秋偏重于对自然的描写,李清照则更多的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千秋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