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荷寸寸塘边路,欲倒无由。
擪笛沧洲。颠倒平生一少游。
记曾扶梦潇湘去,风雨凝眸。
莫莫休休。惟对蛮花自唱酬。
白话文翻译:
在塘边小路上,嫩荷一寸寸地生长,却无处倾倒。
我在苍茫的水边吹笛,仿佛回想起往昔的游乐时光。
记得曾经扶着梦,去潇湘游历,风雨中凝视远方。
不要再停留,不要再犹豫。唯有对着蛮花,自唱酬答。
注释:
- 新荷:新生的荷花,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寸寸:形容生长缓慢而细微。
- 塘边路:塘边的小路,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 擪笛:吹笛子的动作,象征着抒发情感。
- 沧洲:指水边的荒凉之地,暗示孤独。
- 潇湘:指湘江、潇水,寓意美丽的景色和回忆。
- 蛮花:指一种花,可能是指南方的花卉,代表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子馀,近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影响,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傅子馀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他对美好岁月的追忆及对现状的感慨,显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有寄》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新荷寸寸塘边路,欲倒无由”,以新荷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擪笛沧洲”,不仅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还折射出他对过去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反思。
在“记曾扶梦潇湘去”中,潇湘不仅是地理的记忆,更是心灵的寄托,诗人似乎在追寻那些曾经的美好。然而,随着“风雨凝眸”,现实的压迫感再次显现,风雨象征着困难与挫折,让人无法再轻易回头。最后一句“惟对蛮花自唱酬”,则是对自然美的回应,既是对孤独的自我安慰,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释然,体现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荷寸寸塘边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荷花新生,路边生机勃勃。
- 欲倒无由:感叹时光流逝,无法翻转。
- 擪笛沧洲:在孤独中抒发情感,笛声与大自然的结合。
- 颠倒平生一少游:回忆昔日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
- 记曾扶梦潇湘去:再现了梦中的美好旅行。
- 风雨凝眸:现实的风雨交加,感情的凝重。
- 莫莫休休:劝诫自己不要停留在过去。
- 惟对蛮花自唱酬:与自然对话,表达内心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新荷象征青春,潇湘寓意美好回忆。
- 拟人:将自然描绘得富有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荷:象征生命与希望。
- 塘边路:代表宁静与自然。
- 蛮花:代表南方的美丽,象征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荷寸寸”意指: A. 荷花已经盛开
B. 荷花正在生长
C. 荷花已经凋零
D. 荷花只生长在塘边 -
诗中“风雨凝眸”表达了: A. 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B. 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
“惟对蛮花自唱酬”中的“蛮花”指的是: A. 一种花的名字
B. 诗人心中的理想
C. 诗中的自然意象
D. 过去的爱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相比,傅子馀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在历史与情感交织中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两者都表现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傅子馀更为细腻内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