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04 09:28:11

何郎风味春同瘦,小住舟师。

客此江湄。

廿四桥头移月时。

肝肠如铁仍堪醉,蝶影差池。

开到南枝。

留得残红且共伊。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

作者: 石任之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何郎风味春同瘦,小住舟师。
客此江湄。
廿四桥头移月时。
肝肠如铁仍堪醉,蝶影差池。
开到南枝。
留得残红且共伊。

白话文翻译:

何郎的风味,春天的感觉都变得消瘦了,短暂地停留在这位舟师的身边。
我在这江边做客。
二十四座桥头,月亮在不断移动。
我的心肝如同铁一样,仍然能醉,蝴蝶的影子在空中摇曳。
开到南边的树枝上,
留住那残余的红花,与她一同欣赏。

注释:

  • 何郎: 指何其芳、何其美等人物,表达对某种风味的追忆。
  • 舟师: 指掌舵的船夫,或指船上的人。
  • 廿四桥: 指扬州的二十四座桥,诗中常用来象征月色和景色的变幻。
  • 肝肠如铁: 形容心情沉重,不易醉倒。
  • 蝶影差池: 形容蝴蝶飞舞的姿态,轻盈而富有生机。
  • 南枝: 指南方的枝头,多与春天的花开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氛围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以“何郎风味春同瘦”点明了春天的特点,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廿四桥头移月时”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江边夜景,月光照耀下的二十四座桥,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接下来的“肝肠如铁仍堪醉”,诗人虽然心中有苦,但仍然选择沉醉于美好的景色之中,这体现了一种豁达和洒脱的态度。蝴蝶的“影差池”,让人想起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自由与快乐。最后一句“留得残红且共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诗人希望能够与心爱的人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词作充满了人情味。

整首词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春日的柔和与婉约,结合个人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韵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郎风味春同瘦,小住舟师。
      诗人感叹春天的景象与心情的消瘦,短暂的停留在舟师的身旁。
    • 客此江湄。
      诗人以客的身份在江边,形成一种疏离的感受。
    • 廿四桥头移月时。
      描绘月色在桥头移动,时间的流逝与景象的变化。
    • 肝肠如铁仍堪醉,蝶影差池。
      即使心中有苦,仍然能沉醉于美景,蝴蝶在身边飞舞,象征生机。
    • 开到南枝。
      春天的花开在南方的树枝上,渲染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 留得残红且共伊。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愿与心爱的人共享。
  • 修辞手法:

    • 比喻: “肝肠如铁”用来形容心情的沉重。
    • 对仗: 词句和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蝶影的描写赋予蝴蝶以生命和灵动。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春天: 象征生机与希望。
    • 月亮: 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象征。
    • 蝴蝶: 代表自由与快乐。
    • 残红: 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珍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采桑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石任之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廿四桥”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月色
      • C. 江河
    3. “肝肠如铁”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疲惫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诗词对比:

    • 《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如梦令》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采桑子》则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发展史》
  • 相关论文及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