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
时间: 2025-01-06 13:1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珠箔笼寒,银屏遮梦,峭风又度窗罅。
泪合冰凝,愁推月出,自怜腰瘦一把。
煖融心字,记当日香尘捣麝。
如今灰冷,妒煞梅花,晚妆慵卸。
藁砧为底轻分,金雁筝残,玉虫灯灺。
两地相思,一襟密绪,付与秋云罗帕。
镜痕潮满,等闲事都成话把。
帏犀触响,还惹惊眠,雪衣人骂。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珠帘笼罩着,银色的屏风遮挡了梦境,刺骨的寒风又透过窗缝吹来。
泪水与冰雪相融,愁苦把明月推开,怨恨自己身材瘦弱。
温暖的心字曾经记得那日的香尘和捣磨的麝香。
如今一切都变得灰冷,嫉妒得梅花怒放,晚妆懒得卸去。
轻轻分开藁砧,金色的雁鸣琴声残缺,玉虫的灯光微弱。
两地相思,心中密密的情绪,交给秋云的罗帕。
镜子里的泪痕满满,平常的事都变成了闲聊。
帏帐轻轻触动,惊醒了沉睡的人,雪衣人骂。
注释:
- 珠箔:用珠帘做的帷幕,象征寒冷和孤独。
- 银屏:指银色的屏风,遮挡梦境,暗示内心的忧伤。
- 峭风:刺骨的寒风,渲染了环境的冷清。
- 泪合冰凝:泪水与冰雪交融,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煖融心字:温暖的字句,代表过往的美好回忆。
- 妒煞梅花:嫉妒梅花的盛开,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失落。
- 金雁筝:金色的雁鸣琴,象征美好的过去。
- 雪衣人骂:被雪衣包裹的人,暗示被困在孤独和悲伤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潜,字子云,号白山,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在诗歌中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观而著称。
创作背景:
《庆春宫》创作于邓潜对生活的感悟时期,诗中表现的孤独、忧伤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庆春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寒冷孤独的感受。首联“珠箔笼寒,银屏遮梦”以珠帘和银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寒冷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诗人通过“泪合冰凝,愁推月出”进一步深化了忧伤的主题,泪水与冰雪的结合象征着情感的凝固与无法释怀的痛苦。
中间部分“煖融心字,记当日香尘捣麝”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温暖与恬静的对比,然而现代的“如今灰冷,妒煞梅花”又将读者拉回到现实的寒冷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接下来的“金雁筝残,玉虫灯灺”则通过乐器与灯光的意象,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怀念。
最后的“镜痕潮满,等闲事都成话把”描绘了对往昔回忆的深切,已然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的“雪衣人骂”则是对自己情感的自嘲与无奈,结束了这首诗的哀伤情绪。
整首诗风格典雅,情感深邃,展现了邓潜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及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珠箔笼寒,银屏遮梦:珠帘和银屏构成的空间,象征孤独与封闭,梦境被遮挡。
- 泪合冰凝,愁推月出:泪水与冰雪交融,表现愁苦压抑,月亮被忧愁驱赶。
- 自怜腰瘦一把:表现对自己身体的怜惜,暗示因忧愁而消瘦。
- 煖融心字,记当日香尘捣麝:温暖的回忆,象征过去的美好与清香。
- 如今灰冷,妒煞梅花,晚妆慵卸:对比过去的美好,现实的冷漠让人嫉妒梅花的开放。
- 藁砧为底轻分:藁砧作为底,暗示生活的琐碎与轻盈。
- 金雁筝残,玉虫灯灺:乐器的残缺与灯光的微弱,象征已逝的美好。
- 两地相思,一襟密绪,付与秋云罗帕:思念的情感浓重,像秋云般轻柔而又复杂。
- 镜痕潮满,等闲事都成话把:镜子里的泪痕满满,日常琐事变得无足轻重。
- 帏犀触响,还惹惊眠,雪衣人骂:帷幕轻触,惊醒沉睡,雪衣的人们对生活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箔笼寒”比喻孤独的环境。
- 拟人:如“妒煞梅花”,赋予梅花情感。
- 对仗:如“泪合冰凝,愁推月出”,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孤独、失落的深刻感受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箔:象征孤独与隔绝。
- 银屏:遮挡梦境,表达心灵的封闭。
- 梅花: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 金雁筝:象征已逝的欢乐与美好。
- 雪衣:象征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庆春宫》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邓潜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珠箔”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喜悦
-
“泪合冰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 B. 邓潜
- B. 孤独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庆春宫》的孤独和思念情感相似,但杜甫的作品更强调对亲情的怀念。
- 《静夜思》(李白)与《庆春宫》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和清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邓潜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