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6:14:15

十载萧萧湘岸住,捎烟惹雨参差。

如今枕畔露华滋。

身居清暑殿,梦到竹郎祠。

琢就细腰冰几尺,宵来御辇频辞。

一生疏直许谁知。

霜砧来别院,纨扇忆同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二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十载萧萧湘岸住,捎烟惹雨参差。
如今枕畔露华滋。
身居清暑殿,梦到竹郎祠。
琢就细腰冰几尺,宵来御辇频辞。
一生疏直许谁知。
霜砧来别院,纨扇忆同时。

白话文翻译:

在湘江岸边住了十年,烟雨朦胧,景色参差。
如今在枕边享受露水的滋润。
身处清凉的宫殿,梦中却回到竹郎的祠堂。
雕琢出几尺长的冰,昨夜频繁地辞别御辇。
一生的疏离,谁又能知晓呢?
霜砧在别院响起,手中的纨扇让我忆起往昔的同伴。

注释:

  • 湘岸:指湘江的岸边。
  • 捎烟惹雨:意指烟雾和雨水交织的景象。
  • 露华滋:露水滋润,形容清晨的幽静与清新。
  • 清暑殿:指避暑的宫殿。
  • 竹郎祠:竹郎为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指代某种怀旧或追思。
  • 琢就:雕刻或打磨。
  • 宵来:昨夜。
  • 疏直:疏离、冷淡,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霜砧:指寒霜落在石砧上,暗示秋冬的气息。
  • 纨扇:用丝绸做的扇子,象征轻柔与雅致。

典故解析:

“竹郎”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旧时恋人或朋友,表达对往日情感的追忆。古代文人常常以竹作为清高、清雅的象征,而“竹郎祠”则可能是指某个与竹有关的文人或神灵的庙宇,表达人们对其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2-1710),字子真,号青云,清代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赞誉。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情怀。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思索与惆怅。诗的开头“十载萧萧湘岸住”,直接引入了诗人对湘江的回忆,十年的时光与萧瑟的景象相结合,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如今枕畔露华滋”意在展现诗人身处当下的宁静,但内心却流露出对往日情感的追忆。

在描绘梦境时,诗人写道“身居清暑殿,梦到竹郎祠”,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现实与梦境的错位,现实中的清凉与梦中的幽思形成鲜明对照。同时,琢磨细腰冰几尺,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念。最后“霜砧来别院,纨扇忆同时”则以物寄情,既表明了时光的无情,也唤起了对昔日友情的追思,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载萧萧湘岸住:描写在湘江岸边生活的十年,风景萧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2. 捎烟惹雨参差:烟雨交织,景色模糊,体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如今枕畔露华滋:对比现实的宁静与梦中的回忆,表现内心的矛盾。
  4. 身居清暑殿,梦到竹郎祠: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带出对过去的怀念。
  5. 琢就细腰冰几尺:象征美好与追求,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审美情趣。
  6. 宵来御辇频辞:辞别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7. 一生疏直许谁知: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暗示与他人的隔阂。
  8. 霜砧来别院,纨扇忆同时:以物寄情,反映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如“湘岸”“露华”“竹郎”等意象都富有文化内涵,增强了诗的意境。
  • 比喻:将冰与美好相联系,暗示诗人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流露,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湘岸: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青春。
  • 露华:代表着清新与宁静。
  • 竹郎:象征着旧时的情感与回忆。
  • 细腰冰: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霜砧:暗示时间的无情,寄托对友谊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十载萧萧湘岸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与孤独
    • C) 生气
  2. “梦到竹郎祠”中的“竹郎”指代的是?

    • A) 朋友
    • B) 恋人
    • C) 亲人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比
    • C) 排比

答案

  1. B) 怀念与孤独
  2. A) 朋友(或B) 恋人,视具体解读而定)
  3. B) 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都是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陈维崧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感的刻画,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对爱情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陈维崧研究》